J-20 發表於 2017-11-3 00:02:23

黃河變清 專家爭論利弊


隨着泥沙含量銳減,昔日黃水滾滾的黃河已變得清澈。(資料圖片)

【本報綜合報道】與長江並稱為中華民族母親河的中國第二長河黃河,是世上含沙量最高河流。惟經長期治理後河水變清,在二○○○年至二○一五年間,每年平均入河的黃泥沙量,從以往的十六億噸銳減至不足三億噸。黃河變清是利是弊,內地專家就此意見紛紜。

在河南鄭州黃河花園口段,近日有不少市民趁周末前來河灘遊玩。正在散步的老人家表示,過去河水是像粥般濃稠,「舀一瓢水,裏面有半瓢以上是泥沙」。但有內地傳媒實地取水樣檢查,卻發現如今黃河河水已相當清澈,不再有明顯的沉積物。

二○○○年至今,從內蒙古呼和浩特托克托縣河口鎮到鄭州桃花峪,一千二百多公里的黃河中游已然是一河清水,直到開封以下的黃河河段才見到淺黃色的河水。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前副主任陳先德解釋,過去經濟落後,民眾為了營生肆意破壞樹木植被,才導致肥沃的土地疏鬆,一遇暴雨就容易崩塌沖蝕;改革開放以後,水土保持工作得到持續改善。

「物種已適應渾濁」

但一些專家學者卻感擔憂。水歷史和水文化研究專家鄭曉雲舉例稱,黃河鯉魚等特色物種都適應了多泥多沙渾濁的環境,河水變清後,牠們的生活習性就會受到影響。

東方日報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黃河變清 專家爭論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