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財爺:創科產業有望成經濟新動力 [打印本頁]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基因工程一日千里。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早前訪問了中文大學醫學院,了解創新科技產業的潛力。他指出,本地大學有不少國際權威學者,在香港建立研究團隊,進行世界級的研究,同時為香港培育年青專家,逐步地建立香港的研究和開發能力,現時香港已經擁有一定的潛力,發展創新科技產業,如果有更多願意承擔高風險的商業資金投入,可望成為香港未來經濟的新動力。

港高等院校具研究實力
曾俊華在其網誌上表示,近年,香港大學、中文大學和科技大學,在不少國際的大學排名榜上,皆位列全球前100名。這些排名榜的其中一個重要指標是學術研究,反映出香港高等院校已有一定的研究實力。事實上,本地學者在個別領域的研究,更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包括趙慧君教授和其「師父」盧煜明教授的研究。
 
在訪問過程中,趙教授介紹了盧煜明團隊的無創產前診斷技術,可以安全和準確地在懷孕早期診斷胎兒會否患有唐氏綜合症。新的無創產前診斷程序,已經由外國多個權威研究隊伍進行臨床複檢,證實其準確性。在中文大學的授權下,這套程序已經在香港、美國、德國、荷蘭、以色列等10多國家和地區展開臨床應用,日本和新加坡也會在短期內引進這套程序。
 
曾俊華稱,無創產前診斷也可應用於β-地中海貧血等與染色體有關的疾病,為相關的產前診斷帶來革命性的改變。盧教授另一位「徒弟」陳君賜教授,亦正在把基因排序和辨識技術的應用,推展到其他醫學領域。他正與中文大學臨床腫瘤科系主任陳德章教授,進行一項鼻咽癌研究,分析病人血漿內癌細胞基因,有助在初期發現癌細胞,以便盡早加以治療,而分析所得的資料,也有助選擇合適的療法,提高痊癒率。

具優勢成新藥臨床試研中心
此外,曾俊華又指出,香港的醫療水平較高,醫管局的醫療紀錄齊全,病人跟進工作也較為理想,香港也有國家認可的重點實驗室,對新藥取得內地註冊有幫助,所以,香港成為新藥臨床試驗研究中心,具有相當優勢。有關研究工作,可以為香港創造更多高技術要求的職位,甚至有產業化的潛力,有助推動香港的醫療產業多元化。

http://paper.wenweipo.com/2012/09/24/YO1209240016.htm

問題係政府配套{:sos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