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引外國例 智經:佔中經濟影響微 [打印本頁]


曾被視為前特首曾蔭權智囊的智經研究中心,昨發表有關「佔領中環」的時事分析文章,比較美國2011年「佔領華爾街」行動,以及西班牙「15-M運動」的經驗,得出佔領活動對經濟影響不大,以及可推動政策改變的結論,並指佔領活動開始前會較溫和,一段時間後才會出現衝突場面。不過,有本地經濟學者早前撰文指「佔領中環」會令香港一天損失16億元。


曾被視為曾蔭權智囊

智經回覆本報查詢時表示,有關文章是研究部門的初步研究,智經是從香港競爭力角度分析,政治中立,對是否支持「佔領中環」沒有立場。

該篇題為〈佔領中環,佔領經濟?〉的文章,提到美國「佔領華爾街」行動參加者主要是中產及高學歷人士,國民對活動的支持度不高,亦沒打擊美國經濟,2010至2012年的國民生產總值均錄得近2%的輕微增長,失業率則下降。文章分析其「參與人數不算太多,對社會秩序的影響較微……部分行動,的確一度癱瘓公共設施,但很快就能恢復,對美國經濟似乎沒有重大影響」。

至於西班牙「15-M運動」同樣是群眾集會示威,參加者較多,主要是經濟疲弱受害的人,雖然對社會運作影響明顯較大,但影響未見持續性。

文章又指出,當國家經濟表現較好,佔領活動對社會運作沒構成重大影響;參加者若中產較多,對社會的破壞力亦較弱,不及以失業者為主的佔領活動。


智經:對佔中無立場

文章更分析,兩國的佔領運動均能引起更多人對相關議題的關注,甚至推動政府和私人機構回應,包括作出政策改動。另外,「兩國的佔領活動,開始時都比較溫和,待發酵了一段時間,才出現衝突場面。因此佔領行動的持久性,對有否衝突產生,或有影響」。

不過,科大經濟學系主任雷鼎鳴則認為「佔領中環」會令香港每日損失16億元。他早前在《晴報》發表的文章稱,若以每年香港約2萬億港元本地生產總值計算,假設有五分之一財富來自中環,一年有約250工作天,則中環每天創造的財富約16億元,若「佔領中環」持續50天,便等如800億元。雷鼎鳴至截稿前未有回覆本報記者查詢。

明報

開支,信心如何計算?


推翻一个政权,首先要制造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