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油價暴瀉 中石化率先調低價 [打印本頁]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國際油價急跌至逾四年低位,昨日只有中石化率先調低汽油及柴油價格,每公升減一毫半。有學者指出,油公司「加快減慢」,料對車費或電費等民生影響難即時浮現。

受石油輸出國組織決定不減產拖累,國際油價創四年低位。不過,本港燃油產品的零售價未有全面減價,僅中石化昨午十二時剛好宣布減價,超級汽油和普通汽油每公升的新價為十六元八毫八和十五元八毫四,柴油新價為十一元七毫二,每公升各減價一毫半。

埃克森美孚香港指出,在比較國際油價及本地車用燃油進口價時,應以新加坡離岸價(即普氏平均價)作為參考比較適合,而新加坡離岸價與國際原油價格的變動時間及幅度並非完全一致。

該公司會密切留意市場走勢,經常檢討燃油零售價,再作出適當調整。今年七月至十一月廿八日,該公司已調低零售價達十六次。

城大經濟及金融學系副教授李鉅威認為,油價一向加快減慢,在零售價和民生方面的影響較為「滯後」,或會在明年春天過後才浮現。他指出,與油價相關的巴士及小巴車費和電費,都值得關注。

的士小巴權益關注大聯盟主席黎銘洪指出,油價下跌可減輕經營成本,但部分路綫仍有虧損,認為油價下跌不足以令車費有減價空間,只能減輕加價壓力。

中電發言人解釋,雖然天然氣價格與油價掛鉤,明年電費加幅主要由於本港收緊電廠減排上限,要使用雙倍天然氣用量,而西氣東輸價格亦是崖城氣田的三倍,而且氣價合約早已簽訂,所以即使現時國際油價下跌,未必對明年電費有直接幫助,燃料價仍會上升。

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