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落實G20承諾 我國公佈國家石油儲備 [打印本頁]
【文匯網訊】日前,在澳大利亞布裡斯班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九次峰會上,習近平宣佈中國將定期發佈石油庫存數據。
今天,國家統計局在網站上公佈了國家石油儲備一期工程建成投用的消息。
據觀察者網綜合報道,國家統計局表示,國家石油儲備一期工程包括舟山、鎮海、大連和黃島等4個國家石油儲備基地,總儲備庫容為1640萬立方米,儲備原油1243萬噸。
其中:舟山國家石油儲備基地庫容為500萬立方米,儲備原油398萬噸。鎮海國家石油儲備基地庫容為520萬立方米,儲備原油378萬噸。大連國家石油儲備基地庫容為300萬立方米,儲備原油217萬噸。黃島國家石油儲備基地庫容為320萬立方米,儲備原油250萬噸。
2003年起,中國開始籌建石油儲備基地。初步規劃用15年時間分三期完成油庫等硬件設施建設。儲量大致是:第一期為1000萬噸至1200萬噸,約等於中國30天的淨石油進口量。第二期和第三期分別為2800萬噸。
石油庫存數據提供交易指引
如今中國原油對外依存度高達60%,成為全球最大石油進口國,由於未來中國在國際石油市場上會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所以中國在石油市場上的一舉一動都是關注焦點。
分析師表示,中國公佈石油庫存數據,會給期貨市場交易商一個很重要的交易指引,因為石油庫存數據應該涵蓋了國家的原油戰略儲備以及商業儲備等相關數據,同時,成品油、燃料油等分門別類的庫存數據也都會涵蓋。
根據國際能源署近日發佈的《世界能源展望2014》報告,中國將在2030年前後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石油需求國,隨後其能源需求增速將放緩,並達到峰值。
目前全球各主要國家都有石油庫存數據的公佈,而中國作為世界上重要的石油進口國和消費國,定期公佈石油庫存數據意義重大。
石油庫存等數據對於石油交易和定價非常重要,在業內人士看來,如果不共享數據,市場價格就會大起大落。
石油庫存跟供應和需求兩端都有聯繫,一段時間內庫存增加了,就說明需求不是太好,或者說供應在增長,這樣對油價是拉低作用。分析師表示,相反,如果庫存下滑的話就是消費旺盛或供應減少,對油價就有提升作用,庫存增與減跟其他的有負相關性。
因為有上述關係,所有不能簡單地看待石油庫存,因為石油庫存不單單指原油,還包括成品油等。
原油儲備設施建設不足
中國國內成品油價格已經迎來了罕見的「八連跌」。
「現在油價低,我們正在加大進口,公佈庫存數據的話就是在上漲。如果結合原油進口,反映在國內對市場就是需求呈現增強的趨勢。」有分析師表示。
上周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稱,過去3個月,中國用作戰略儲備的石油庫存增加了3500萬桶。這一說法也得到了相關數據的印證,來自海關的數據顯示,7月~9月中國原油進口環比增幅分別為2%、6.1%和9.5%,儘管10月份原油進口量下降到2409萬噸,比9月減少了15.4%,但同比增長了18%。
據悉,中國進口石油的增長,不一定都用作戰略儲備石油,其中很多都是商業儲備,是市場條件下企業的行為。這樣說的理由是,目前中國的原油戰略儲備僅相當於能夠提供70天左右的應急供應量,主要是因為中國原油儲備設施建設不足。
今年1月,曾有媒體報道,中國石油戰略儲備一期基地截至2013年底已全部裝滿儲備原油。
經過11年建設,目前我國的國家石油戰略儲備一期4個基地已悉數建成投入運行,全部儲備能力為1.03億桶,到2020年第三期儲備基地建成,我國的戰略石油儲備基地總容量將達到5.03億桶的水平,戰略石油儲備能力提高到90天,2030年提高到120天。
不過,此前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在2013年5月發佈的一份研究報告稱,由於國際油價走勢趨平穩,且隨美國頁岩油開發,油價超級週期預期結束,因此中國石油戰略儲備建設二期工程延期,注油需求推遲。
中金公司預計二期工程完全竣工延期至2014年至2015年,二期項目儲油能力擴至2.1億桶;而對一期的油儲量,中金公司估算為「1.41億桶」。
官方披露的數據顯示,中國2013年全年進口原油2.82億噸,同比增4.0%;出口原油243萬噸。
中國管理原油儲備的時間並不長,但隨著中國經濟快速成長,中國的石油需求急劇增加,作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原油消費國,中國建立國家戰略石油儲備對於其國土安全和經濟安全的重要性在凸顯。
《華爾街日報》此前曾報道,美國希望中國能夠與其進行合作,以便在為確保石油市場穩定而需要釋放石油儲備時兩國之間進行協調配合。美國能源部長稱今年兩國將舉行更積極和有力的討論。
目前,美國和日本的戰略石油儲備分別達到10億桶和3.15億桶,即便按照2020年中國的5.03億桶儲備量來比較,我國的數據也不算高,中國原油儲備能力面臨考驗。
2013年中國監管層一直表態要加快原油期貨的推出,旨在提高中國在全球原油定價中的影響力,但到目前仍未有推出的明確時間表。
文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