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洞朗對峙隨時重演 [打印本頁]


中印在洞朗地區歷時逾兩個月的對峙暫告一段落後,成為對峙導火線的中方修路工程會否繼續,成為焦點。中國外交部周二(29日)指出,為了守邊需要和改善當地軍民生產及生活條件,中方在洞朗地區內的基礎設施建設會做好規劃,包括道路在內,意味中印關係仍存在暗湧。

有印度媒體周二聲稱,中國已將推土機及修路工具撤走,意味中方叫停了在洞朗的修路工程。不過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同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被問及中方是否停止了修路時回應,印方越界人員和設備已全部撤回邊界印方一側,中國邊防部隊繼續在洞朗地區巡邏駐守。中方長期以來在該區進行的基礎設施建設,將綜合考慮天氣等各方因素,根據實際情況做好有關建設規劃。她並指出,中方將根據守邊需要和情況,調整和部署兵力。

不丹歡迎解除對峙

內地官媒則發表評論文章,指事件得以和平解決,是印度「認清當前形勢、改變錯誤立場後所作的正確選擇」。另一官媒評論文章則指,越界事件反映印度的政治和戰略企圖,核心目標是在洞朗地區製造爭議,甚至干擾中國與不丹之間的劃界談判。不丹外交部周二對中印解除對峙表示歡迎,希望這有助維護不丹、中國及印度邊境的現狀,以及和平安寧。

印媒引述印度陸軍總長拉瓦特指,即使中印暫停對峙,但印度邊境軍隊不應該認為中印邊境對峙不會再發生,故印軍不可降低警惕。

日媒:早達撤軍「協議」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蘇曉輝表示,印度明知洞朗地區沒有爭議,亦知道中英簽訂的條約實際上已劃定相關邊界,故清楚知道其越界行為根本沒有法理依據支持。蘇亦強調,中國堅決維護自身主權權益,與印度交涉時堅持底線,對此事起了決定性作用,最終使印度放棄不切實際的幻想。

有日本媒體就報道,透過採訪獲知,中印雙方在邊境對峙期間,在七月前已通過外交渠道,「以暴雨和降雪等自然現象為由」、「在可能開始降雪的九至十月之前」,完成分階段撤軍,就結束對峙達成非正式協議。惟日媒未有透露相關消息的來源。

東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