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大豆玉米單產仍低 專家籲列主攻方向 [打印本頁]


儘管在小麥、水稻等農作物種源方面,中國的相關技術已列世界前沿。但相比美國的畝產水平,中國進口依賴大、且對國人生活影響頗為深遠的大豆和玉米兩種農作物,仍存明顯短板。受訪專家表示,需要瞄準主攻方向,在生物技術方面下大力氣,補足相關科技短板。

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副院長、中國農業風險管理研究會會長張紅宇認為,要實現中央提出的「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科技支撐,適當進口」的糧食安全觀,把產業安全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首先是要補足科技短板。

張紅宇表示,中國進口量大、對外依存度高的農產品,一個是大豆,一個是玉米。主要問題在於,中國的兩種農作物單產水平過於低下。他認為,這背後所顯示的是中美之間的科技差距。他表示,國內大豆單產平均水平約為130-140公斤左右,而美國的大豆單產平均約240公斤,中美相差100公斤;國內的玉米單產是420公斤,美國是770公斤,相當於美國單產水平的55%-60%。「要着重解決大豆產品和玉米產品的單產提升,一定要在生物技術上下大力氣,做大文章,在這個問題上絕對不能被輿論左右,一定要瞄準主攻方向。不能急於求成,但是也絕對不能放緩步伐。」張紅宇說。

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