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壓縮包裝袋 垃圾變燃料 [打印本頁]


【明報專訊】遊首爾,買零食紫菜、辛辣麵可算遊客指定動作。拆開一包包食品時,有否想過包裝袋亦可回收?一般零售包裝袋由膠、鋁或紙混合而成,統稱包裝薄膜(Film Packaging),回收涉及多重分解工序,在本地回收市場一向乏人問津。韓國有回收商專門回收包裝薄膜,製造可充當煤替代品的「廢膠燃料(Refuse Plastic Fuel,簡稱RPF)」。

地球之友考察團參觀了生產廢膠燃料的Sambo Environment Technology,該公司於1990年代開始研發改良廢膠燃料技術。負責人Lee Jang-Gun表示,廢膠燃料技術原理簡單,以物理壓縮為主,所以基本上回收1公噸包裝薄膜,便可生產1噸廢膠燃料。該公司年產量高達25萬公噸,生意額最高2.3億元,相當可觀。平均每公噸廢膠燃料售價由650至940港元不等,價錢受石油價格波動影響。除對環境有貢獻,該廠亦創造就業,現時共有18名員工,全國則有49間同類型廠房。

可代煤發電 污染物更少
包裝薄膜經壓縮後,會製造出一條條灰黑色的「廢膠燃料」,可充當煤的替代品,作燃燒發電用途。燃燒「廢膠燃料」釋出的空氣污染物較煤更少,減廢之餘可為社會換來更潔淨空氣。

http://www2.news.sina.com.hk/news/2/1/1/2550584/1.html

應該運用熱力壓縮.




廢膠可以做燃料
離題了。
這是熱裂解的逆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