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坐 平衡法 | 位置: 以坐骨及縫際二者為基礎,形成三點平衡姿勢,不可稍有偏倚,再以此三點與兩膝內側形成大三點,以正視其位置形成騎坐之勢。 | 〈注意〉 1.腰須自然前張挺直,使得縫際貼實於鞍部。 2.兩膝不妨礙兩坐骨及縫際之位置。 3.兩股宜低而伸張,自然附著於鞍,兩股低伸向內,才能運用附著力量,以增強騎坐之穩固。 |
足之 位置法 | 位置: 由膝以下,兩小腿自然下垂,其內側附著於鞍,腳須保持自然方向,膝之垂直線直達於足尖之內側,後踵低下,腳尖自然向上。 | 〈注意〉 1.腿須穩定不得動搖,或過前過後。 2.兩腿方向及位置,宜正規自然,在姿勢教育中,切忌兩腳抱馬肚之弊。 3.踵保持低下,使小腿筋腱伸張,以規正腳之動搖。 |
小腹 位置法 | 位置: 腰部須保持直且自然、騎乘時儘量以柔和的方式前張。 | 〈注意〉 1.不得彎腰駝背,影響騎坐之正確姿勢,及減低馬的前進勢力。 2.不可過度用力前挺,易使腰及上體僵直,而失去柔和運動,在行進間,須保持彈性,與馬保持一致的運動節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