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今日頭條:鄂大學發明「痕灌」節水治沙 [打印本頁]


灌溉水由貯水箱(中)依靠水重力輸送到地埋毛管內。網上圖片


比傳統灌溉用水減半  遏沙漠化擴大
 
香港文匯報訊(實習記者 梁珊珊,通訊員周前進、萬霞 武漢報道)武漢華中科技大學痕量灌溉研究中心主任諸鈞團隊歷時10多年研發出痕量灌溉(簡稱「痕灌」)技術,5年多的田間應用試驗表明,痕灌比傳統滴灌技術節水50%以上,未來有望在滴灌無法使用的廣大乾旱沙漠地區獲得應用,是治理沙漠化的有效方案。

內地現有常用節水灌溉方法包括渠道防滲、噴灌、微噴灌、滲灌和滴灌等,均為人為控制灌溉時機和灌水量,屬於「被動式」灌溉模式。而痕灌則開創性地變「被動」為「主動」,植物需要多少水就吸收多少水,最大程度減少水源的浪費。


吸水「被動」變「主動」

痕量灌溉是依靠毛細力作用自動調節水分供給,按照植物的需求,以極其微小的速率直接將水或營養液輸送到植物根系附近,均勻、適量、不間斷地濕潤植物根層土壤的新型灌溉技術。痕量是化學術語,表示微量的千分之一,將痕量的概念引入到節水灌溉領域,表明痕量控水頭單位時間內出水量的量級是滴灌的千分之一。

諸鈞介紹,痕灌只濕潤作物根系周圍土壤,減少了水分地表蒸發和地下深層滲漏,提高了水分利用率,降低了作物耗水強度。由於土壤表層依舊乾燥疏鬆,不利於雜草的生長,在節水的同時還能夠減少除草劑的使用,使種植更為環保。


適用於沙漠農地

自2008年起,由北京市農委組織協調,諸鈞團隊在昌平、海淀等區縣,以蔬菜、果樹、花卉三大類九種作物為研究對象,通過14項田間試驗,結果表明,在不減產甚至增產條件下,與滴灌相比,痕灌節水40%至60%。現在該技術已在北京、新疆、內蒙古、廣西等地的1,800畝露地及120座溫室中完成了中等規模試驗示範。

痕灌技術還特別適合在過去無法栽培植物的環境中使用,是治理沙漠化的有效方案。

http://paper.wenweipo.com/2013/03/02/CH1303020059.htm

應該大量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