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中泰合鑿運河 官稱民間行為 [打印本頁]


p (3).jpg
馬來西亞傳媒大篇幅報道,中泰兩國簽署備忘錄擬合建「克拉運河」。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打破「馬六甲困局」?中泰兩國簽署備忘錄擬合建「克拉運河」的消息近日傳得沸沸揚揚,吸引馬來西亞傳媒在頭版以大篇幅報道。中國駐泰國大使館昨天先後否認有關消息,澄清中國政府迄今為止並無參與該項目,有關協議是「民間行為」。新華社指出,拿克拉運河項目來炒作,往往出於各種利益。


《南方日報》上周三報道,「泰國克拉運河研究和投資合作洽談會」日前在廣州舉行,會上簽署了「克拉運河項目」合作備忘錄。按照規劃,中泰雙方將耗時十年在泰國南部挖掘一條雙向航道運河,橫貫克拉地峽,全長一百零二公里,總投資額二百八十億美元。建成後,船舶可以從安達曼海直接進入太平洋泰國灣,與取道馬六甲相比,航程至少縮短一千二百公里。


「中泰合建運河」的消息引發各方關注,港台媒體紛紛報道,馬來西亞《南洋商報》十八日在頭版以大篇幅報道,警告有關計畫一旦落實,「世界船運版圖將大改變」,新加坡、馬來西亞料受到最大衝擊,「大馬方面已嚴陣以待」。


針對有關報道,中國駐泰國大使館新聞發言人昨天回應,「中國政府相關部門迄今為止沒有參與克拉地峽的任何研究以及具體合作。」發言人指,這項協議是民間行為,不涉及政府。外交部發言人洪磊也指出,「我沒有聽說過中國政府有參與該項目的計畫。」泰國一高級官員表示,中國方面對運河將開建的報道是「誤解」。


這宗烏龍新聞為何會出籠?新浪網對克拉運河的簽約方進行調查,發現涉事的中國企業「中泰克拉基礎設施投資開發有限公司」,上月九日剛剛成立,董事長為郭羿。企業成立翌日,即簽下一堆合作項目。


泰國官方一直對克拉運河項目疑慮重重,最大的顧慮在於該地域靠近主張民族分裂、經常發生爆炸暴力事件的泰南穆斯林地區。多位權威專家向新華社記者表示,近年來,拿克拉運河項目來炒作已經有多宗案例了。但炒作往往是出於各種利益,所謂克拉運河項目目前仍是子虛烏有。


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