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統一社區貨幣「區區通」出爐 [打印本頁]


0806-00176-038b2.jpg
「手掌」

【本報訊】針對現時協助基層人士的社區貨幣「時分券」只可在單一地區使用、名目眾多的問題,聖雅各福群會、天姿作圍等六個團體昨推出統一社區貨幣「區區通」,由「券」貨幣改為木製「手掌」寓意手牽手,設有不同面額方便居民在各區購買生活品。團體代表希望「區區通」可鼓勵更多市民使用社區貨幣,打破地區局限跨區購物。

社區貨幣「時分券」由團體按地區特色而設,讓街坊做不同社區工作賺取工作時數換取,可到指定店舖用「時分券」購買米、油等生活必需品。不過,現時各區的社區貨幣有不同名稱和計算方法,如天水圍協助紮染一小時可得三十分「基保券」;於太子店舖當值一小時可獲六十分「生活券」。天姿作圍組織幹事彭樂欣指出,「時分券」限制了居民購物地方,加上各區的不同名稱造成混亂,故決定與其他團體合作推出「區區通」,由券改以木製「手掌」為單位,設有一、五、十分等不同「面額」的手掌。

團體每月輪流舉辦一次墟市

彭樂欣又指,一小時的「時分券」可兌換價值六分的「手掌」,再以「手掌」購買糧油、雜貨和醬料等物品,例如七分可買一瓶XO醬。她解釋,以「手掌」作代幣是為了表達愈多手掌的力量就愈大、街坊們手牽手的意思,藉此鼓勵更多人加入使用社區貨幣,當中貨品價格由街坊討論訂定,「手掌」兌換率則經各團體商討,着重街坊參與。六個團體往後每月會輪流舉辦一次墟市,讓街坊到不同地區使用「手掌」。

天水圍街坊張四女昨以三百多「時分券」換取了八個十分「手掌」去購買紅棗、米、床單被鋪等,她說,「時分券」透過平日的義務工作換取,令購物變得更有意義,又指「區區通」鼓勵她到不同地區購物,為生活提供更多選擇。

東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