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印度分離式彈頭洲際導彈 首試飛懾華 [打印本頁]


當前國際地緣政治形勢緊張之際,印度總理莫迪周一(11日)宣布,該國成功在自主研製、射程覆蓋中國全境的陸基洲際彈道導彈,首次測試可以同時對不同目標發動核打擊的分導式多彈頭技術。印度實行不首先使用核武政策,如今成為繼中國、英國、美國、法國、俄羅斯、巴基斯坦後,另一個擁有該核技術的國家。

印度國防部周一發表聲明,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在奧里薩邦阿卜杜勒‧卡拉姆島試射一枚射程5,000公里的烈火5型(Agni-5)洲際彈道導彈,它採用全稱為「多目標重返大氣層載具」(MIRV)的分導式多彈頭技術。聲明指出,遙測及雷達站追蹤及監控多個重返大氣層載具(RV),形容今次任務完成所有指定的參數。根據印度事前公布的區域警告,一個禁飛區劃設在北起孟加拉灣、南抵印度洋的大面積海域。

印度傳媒報道,分導式多彈頭技術保證一枚導彈向不同位置投放多個核彈頭,該系統配備自主研發的航空電子設備及高準確度的傳感器,確保重返大氣層載具以預期的準確度抵達目標。印度2012年4月首次試射烈火5型洲際彈道導彈,總統穆爾穆周一表示,對國家擁有更大的地緣戰略角度及能力而言,當天測試是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又稱自主研發的分導式多彈頭技術,代表國家向實現自力更生踏出堅定一步。

分導式多彈頭技術並非簡單地增加核彈頭數量,「多重返大氣層載具」的導彈是在數公里內向單一目標投放兩個或以上核彈頭,旨在有效地摧毀它。「多目標重返大氣層載具」的導彈需要向不同目標投放核彈頭,美國科學家聯盟核武專家克里斯滕森(Hans Kristensen)指出,這些目標可以相距逾1,500公里,核打擊範圍更大。惟分導式多彈頭技術難度更高,需要導彈在大氣層外移動至不同方位投放核彈頭。

值得留意的是,根據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發布的照片,採用分導式多彈頭技術的洲際彈道導彈,其彈頭外觀明顯比以往試射發布的照片顯得更「圓潤」,而非一直以來展示的尖銳外觀,相信是為了搭載更多核彈頭而擴大內部空間所致。根據美國軍備控制與不擴散中心的資料,美國是全球首個發展分導式多彈頭技術的國家,1970年及1971年分別部署採用該核打擊技術的陸基洲際彈道導彈及潛射彈道導彈。

印度測試分導式多彈頭技術之際,中國兩艘海洋綜合科考船現身印度洋。印度傳媒報道,中國向陽紅01號海洋綜合科考船穿越馬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後,航向北方的孟加拉灣;向陽紅03號海洋綜合科考船上月停靠馬爾代夫,如今在馬爾代夫與斯里蘭卡之間的印度洋海域活動。根據中國政府網的報道,上述兩船是無限航區科考船,入列國家海洋調查船隊,具備大氣、海面、水體、海底立體綜合海洋探測能力。

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