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6899|回覆: 2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

美國名校網上教學熱爆中國

[複製鏈接]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1萬

主題

44

好友

1萬

積分

公民

律   師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1-18 20:38:2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淘課」、「學術粉」,近來成為中國時尚流行語,廣州白領熱衷上網,觀看美國名校公開課視頻。

在廣州某民營企業就職的郭蕾.無意間在網易點開了美國哈佛大學哲學教授邁克.桑德爾的公開課視頻《公平與正義》,桑德爾設置的脫軌火車司機是否可以為救五個人而犧牲一個人的情境,把她與現場的哈佛學子一起帶入了對「道德」的思考和討論中。

郭蕾很快把這個課程推薦給自己的朋友圈,並在公司內部常常和同事討論視頻公開課上提出的種種問題。

網民們甚至還給一些名師起「雅號」,穿著牛仔褲、登山靴,坐在講台上手舞足蹈的耶魯大學教授卡根,被網友親切地稱為「大仙」。

不僅如此,美國網絡公開課甚至開始改變一些中國年輕人的生活方式。有些人犧牲了午睡時間,堅持每天看一課,熱捧程度絲毫不亞於「美劇」「韓劇」;有人乾脆把視頻下載到手機上,利用排隊、候車、上下班途中等時間「欣賞」。

以網上「淘課」熱為標誌的民間「充電」行動就此掀起。網友們自發地在網上成立學習小組,「學術粉」也應運而生。

豆瓣資深網友「一隻特立獨行的貓」還發起了「每天早起一小時,網絡公開課天天上」小組。為了響應「早起一小時」的倡議,很多人都在淩晨五六點鐘起床,聽完課再去上班。

早在2001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就率先拉開了網絡公開課程的序幕,並計劃在10年內將該學院的全部課程資料都在網上公布,讓世界任何一個角落裏的任一網絡使用者都可以免費取用。

通過網絡享受世界名校的課程,得益於一項名為「公開教育資源」運動。每門公開課的製作費用在2萬至4萬美元不等,全部來自於公益基金的投入。後來,耶魯、哈佛等世界名校紛紛加入到免費傳播公開課的行列。

這種大學公益精神,隨著公開課的傳播,也漸漸在中國傳遞。一直以來,因為語言障礙,美國名校公開課並未在中國大範圍走紅,僅僅局限於一些高校。

為了能實現「共享」,中國的一些網上翻譯組織開始著手翻譯課程。很快,國內網絡字幕組的介入,使這些課程的傳播開始以幾何級的形式增長。

在中國的新浪微博上,美國名校公開課自2010年底開博不到一個月,粉絲就超過2萬人。

上海外貿學院金融專業大二學生張軼喃是「網絡公開課課程組」的大組長。作為老資格的美劇譯製人員,如今她正帶領著150人左右的譯製隊伍,做著國外名校公開課的中文字幕翻譯工作。

她說,參與志願譯製的人員多是高校學生和白領,年齡最小的才18歲。翻譯名校網絡課程很費時間精力,5分鐘的課程,僅完成翻譯工作就大概需要1小時。加上校對和後期製作,一節45到70分鐘的公開課,需要十幾個人工作70多個小時。但志願人員沒有索取任何報酬。

華南理工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副院長餘新科說,美國名校公開課火爆中國網絡,首先體現的是「共享」兩個字。

美國名師繞過知識產權問題無償向全球提供自己的教學及學術成果,中國國內公益組織自發翻譯課程,讓更多的中國人免費分享世界名校的優質教育資源,這是最有價值的。

(新華社)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10113/4/m7bp.html

1萬

主題

44

好友

1萬

積分

公民

律   師

2#
發表於 2011-1-18 20:40:54 |只看該作者
其實我之前也看過一點的。
各位有興趣的話可以點擊這裏:

http://www.soku.com/search_video/q_justice%E5%93%88%E4%BD%9B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14

主題

3

好友

14

積分

居民

3#
發表於 2011-1-18 22:23:42 |只看該作者
學習國外先進的東西本來就不是壞事。
戰略忽悠局(Strategic Foolyou Agency,SFA)是中國一個專門負責忽悠全世界的軍事情報機構。
張召忠擔任本局局長,下設駐外特派員。
目前,駐外特派員包括了馬鼎盛、平可夫、陳水扁等,滲透了各國/地區不同的階層。
他們的工作是負責發放不利於中國軍情的消息,以此消弭中國威脅論。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發表回應 登錄 | 免費註冊

GMT+8, 2024-6-12 21:59

© 2015 SSKY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