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6516|回覆: 0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

[時事評論] 黃金十年 國進民退 經濟增長急速 貧富懸殊加劇

[複製鏈接]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1萬

主題

44

好友

1萬

積分

公民

律   師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3-3-15 18:03:04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明報專訊】胡溫執政10年,被譽為「黃金十年」,中國經濟年均增速超過10%,國內生產總值(GDP)躍居世界第二,「中國製造」無所不在,有效應對全球金融危機,中國更贏得世界喝彩。但10年來樓價飛漲,股市泡沫爆煲,4萬億措施令「國進民退」、貧富懸殊擴大,都為未來留下隱患。


進出口總額居世界第一

10年前,中國GDP首次突破10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大關;10年後的今天,中國GDP躍居世界第二,突破50萬億,超日趕美;10年前,中國才完成與歐美的艱難談判加入世貿組織(WTO);10年後的今天,中國進出口總額已居世界第一。

北京大學經濟研究所常務副所長馮科表示,中國的這些經濟成就,主要是在這10年實現的,在改革開放初期、甚至10年前都不敢想像。不過他也提到,10年來中國多項改革推進緩慢,包括產權制度、國企和金融體制改革都相對緩慢,會給未來經濟帶來風險,特別是金融的風險更大,包括房地產市場的價格泡沫,給未來的5到10年帶來嚴竣挑戰。

「我們對這一屆政府比較困惑的是,很多部、委、辦又回到了審批的道路上,去市場化的行為很多,愈來愈回歸倒退了。」馮科舉例說,銀行早在2000年已取消信貸指標,但在2008年又恢復,這是「逆市場化」的具體表現,銀行經理道德風險加重,可以利用稀缺的信貸指標,來向企業索要好處,「金融資源的配置,不是按照效率原則配置,而是根據貪腐指數進行配置。這樣金融會變得更沒有效率,風險也會變得更大,未來出現金融危機時會拖累中國經濟。」


經濟政策被指助長壟斷

總理溫家寶在金融海嘯後推出了4萬億刺激經濟政策,被指扶持了國有央企的壟斷,令其迅速壯大,也造成「國進民退」的局面,即國企壯大、民企萎縮。馮科表示,4萬億出台的基本方向是對的,應對國際經濟危機,為免大面積失業和企業破產,政府透過4萬億的擴張手段來拉動訂單,推動經濟增長,促進就業,想法和做法都沒有問題,唯一遺憾的就是步子邁得太快,規模搞得太大,令經濟過熱,貨幣發行超量,導至一些效率的損失。

他認為「國進民退」的原因複雜,與融資體制和土地制度有關,目前的重型工業化,如鋼鐵、化工行業,都要大量的錢,如果政府不給融資,沒有土地也沒有錢,要建重型化工廠很困難,所以大型企業基本都是國企,這都與資本有關,因為國企的土地,國家可以劃撥,資金國家可以命令銀行貸給他,但民營企業就要自己去爭取,明顯弱勢,其發展就會受到制約。


以權謀私加深官民矛盾

近10年的貧富懸殊也成為引發社會矛盾的焦點,馮科表示,掌握了技術和知識、受過更多教育的人,收入更高一些是正常的,但是很多人透過跟官員和權力的結合,利用土地和礦產自然資源等集聚了大量的私人財富,形成新的不平等,令普通老百姓的意見很大。

馮科表示,總體來說,胡溫十年在經濟上取得的成就值得肯定,這不僅是體現在經濟數據上,胡溫當局還留下了強健有力的中央財政體系,為新一屆政府實施其藍圖和戰略提供了強力支持,「簡單說,就是方便了下一屆政府可以收取很多稅收和費用去做事」。

明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發表回應 登錄 | 免費註冊

GMT+8, 2024-6-18 02:40

© 2015 SSKY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