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世界上兩大矮馬源流之一,德保矮馬是廣西得天獨厚的特色馬種,奈何這種身型迷你的馬以往“役用”現在“肉用”,經濟價值一直低迷。為了發展矮馬產業,廣西重視繁育、保種,以“矮馬+青少年馬術”的方式打頭陣,並設計矮馬速度賽,挖掘廣西矮馬在競技用馬上的深層附加值。
矮馬,漢代古書中頗具詩意地稱之為 “果下馬”。因為身材矮小,人們騎著它能穿行於樹下,故而得名。
矮馬分為原始矮馬和培育矮馬兩種。原始矮馬有中國矮馬,英國設特蘭矮馬等;培育矮馬有美國的米尼矮馬和阿根廷的法拉貝拉矮馬等。
1981年,中科院科研人員在廣西西北部的德保縣發現了矮馬,並證實德保矮馬是世界上兩大矮馬源流之一(另一源流是英國的設特蘭矮馬)。著名馬業專家王鐵權不遠萬里深入這個西南小城,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登記,制定出矮馬標準,並在退休後創辦了“全國矮馬登記會”。
王鐵權在《果下馬和米尼馬》中寫道:果下馬,高三尺……所謂高三尺,漢尺一尺等於23cm,實為69cm。我國矮馬登記委員會,以設特蘭矮馬體高為參考將我國的矮馬登記標準,定為體高在106cm以下。我們把120-106cm的馬稱為小型馬;106-86cm稱之為矮馬;86cm-40cm稱之為侏儒馬(微型馬);40cm以下為袖珍馬。後兩種馬宜作觀賞馬和伴侶用馬。
“矮矮的身趴高高的坡,短短的腿走長長的路”。矮馬的體重雖然只有一百多斤,但生性勤勞,不惜力,是健行的“鐵蹄馬”,善走亂石遍布的山路和滑坡,適合多雨的南方駕役,當地村民常常用這些矮馬拉兩三百斤重的貨物。
德保縣的矮馬歷史淵源頗深,自北宋起就是貢馬,備受皇家寵愛。據《鎮安府誌》記載,鎮安每年都要給皇上進貢矮馬三匹。明代嘉靖年間,為抗擊倭寇入侵,6000俍兵騎著德保矮馬跟隨瓦氏夫人奔赴江浙沿海一帶,德保小戰馬健而善行,為奪取抗倭的勝利立下了功勞。
如今,德保矮馬由傳統役用向競技運動和文化娛樂的功能轉型,進入馬術比賽的場地,踏上馬術表演的舞台。
據2014年農業部的數據顯示,廣西的馬匹存欄量是35.6萬。從馬匹存欄量來看,廣西多年來一直位居全國前列,但是馬種比較單一,基本都是矮馬,而且這些馬的附加值並不高。
廣西馬術協會常務副會長覃志強向第一賽馬網透露,成為馬術培訓和競技用馬的廣西矮馬只占很少的部分,其他大部分都被作為“肉用”,而且價格很低,甚至被越南人買去當牛肉來賣。覃志強痛心地說:“真的很可惜!我們希望通過媒體的幫助,呼籲政府和更多的企業參與進來,把廣西矮馬的價值提高,提高農民養馬的積極性,提高農民的收入。”
為了充分發揮廣西矮馬的特色優勢,近年廣西馬術協會設計、舉辦和參加了一系列馬術比賽及相關活動,並積極推動本地矮馬的繁育、保種工作。中國/全國矮馬產業發展大會從2012年開始,已經在廣西連續舉行了四屆。各方共謀中國矮馬產業發展大計,不斷推進當地矮馬的資源保護、培育改良、調教訓練以及整個產業的發展。
今年下半年,廣西更與瑞典簽訂了馬業發展合作備忘錄,建立了廣西果下馬繁育基地。覃志強也是該項目的負責人,他向第一賽馬網介紹,已經成立掛牌的果下馬基地將在今年初動工,計劃用五千多畝的場地來做繁育中心,估計在2016年能完成計劃投產,規模可以達到存量1000多匹廣西矮馬。“在政府方面也有相應的行動,在德保縣有政府的矮馬保種場,在南寧也建立了異地保種場。我們優選好的種馬,也鼓勵農民養殖母馬,政府免費為它們配種。”
據覃誌志強介紹,廣西目前大概有18家馬場,廣西馬術協會的會員接近2000人,其中青少年騎手占到80%。廣西近年舉辦很多青少年馬術賽事,俱樂部之間也形成了青少年聯賽的氛圍,矮馬作為主要用馬。“矮馬個頭不高,有較好的安全性和服從性,經過我們的統一調教之後都非常穩定,所以家長都非常放心地讓孩子參與這項運動。”
為了推廣矮馬和青少年馬術運動,覃誌志強表示未來將會推出以下幾大措施:
第一,大力推廣青少年馬術賽事,包括本地賽事、邀請賽以及與各省市之間的交流賽,邀請賽會請杭州、廣東、山東的團隊到廣西來參賽。“我們願意‘走出去’參加各種各樣的賽事,這樣來推廣我們的馬術運動。”
第二,將在廣西果下馬繁育基地設置專門的賽道,在基地做專門的矮馬速度賽,拉動農民養殖矮馬的積極性。引導他們把矮馬往馬術、競技用馬方向來發展,從而提高矮馬的經濟價值。
第三,大力推動馬術培訓,包括針對廣西矮馬的調教,馴馬師的培訓。現在德保縣的職業中學已經開展了一些馬術的專業班,專門調教廣西矮馬。“我們希望將來能以‘矮馬+教練’的方式去為全國的馬場、俱樂部輸送人才以及教學用馬,這樣可以把矮馬的經濟價值拉高。”
賽馬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