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8198|回覆: 0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

[兩岸新聞] 三大官媒親民新風掀熱議

[複製鏈接]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3萬

主題

12

好友

3萬

積分

公民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3-1-6 11:27:4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13.jpg

屢針砭時弊 學者:輿論管控不變

【明報專訊】《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台等中央媒體近月作出多個親民舉動,並紛紛承擔監督公權力的角色,就地方部門失職、貪腐等問題作出具批判性的報道和評論,引起外界關注。惟與此同時,卻發生《南方周末》新年獻詞風波及《炎黃春秋》網站被封事件。有分析認為,官方控制市場化媒體的政策未有改變,官媒「開放」只是策略上的微調。


十八大後,多家官媒改變「報喜不報憂」的刻板形象(見表)。《人民日報》本月1日開始改版,周一至周五每天推出一個評論版,稱要「說真話、寫實情」。除了宣傳「偉大、光明、正確」的官方報道外,該報用一定篇幅報道網民關注的官場負面事件,如日前在頭版追問山西南呂梁山事故中當地的瞞報。


新華社評論影射庹震

新華社微博最近對多個社會熱點議題的評論也充滿火藥味。昨日一則「新華微評」稱﹕「鴕鳥在遇到危險時會把頭埋進沙堆裏,以為這樣就安全了。」由於「鴕」與「庹」諧音,許多網民認為這是影射《南方周末》(簡稱《南周》)風波的焦點人物、廣東省委宣傳部長庹震。


這段微評接着還引用主管意識形態的政治局常委劉雲山前天在全國宣傳部長會議上所作的「問題是時代的聲音」發言,指出,「刻意迴避問題也恰恰是改革攻堅期我們所遇到的一大難題。比鴕鳥更甚之的是,將頭埋進沙子後還用公權力恫嚇和壓制私權利,造成問題擴大化。」


學者:官媒要做人民喉舌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朱諧漢表示,目前總的媒體趨勢是開放的,官媒不僅要做黨和政府的喉舌,也要做人民的喉舌,要演好兩重角色才能生存,才有受眾。他也留意到《南周》風波,認為中國不應被視為一個鐵板整體,不同領域、不同地方、不同媒體、不同領導都有差別,但從總體趨勢來看,他認為中國的媒體已傾向開放,很難阻擋。原《中國青年報》「冰點」欄目主編李大同也認為,官媒的努力是好事,「帶點人味」,總比不這樣做好。


「難改負面形象搶話語權」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則認為,習近平與鄧小平、江澤民一樣,在經濟上不得不開放,但在政治上相當保守,因而他們在言論上的政策,都是偏向於收緊,但策略上會有一定寬鬆,當局為了應付新形勢而在策略上表現出彈性,如官媒在一些問題上語氣較鬆,不過是為了創造開放形象而作出策略微調,沒有改變在言論和意識形態上的收緊控制,也不存在內部觀點鬥爭的問題。
劉銳紹說,官媒「官報、官辦、官看」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要改變這一形象需要長期的努力,因而若官媒想通過這些開明的言論,搶佔民間輿論話語權,恐怕短時期難做到。

http://news.sina.com.hk/news/20130106/-162-2864792/1.html

門只會越開越大!



家與國的夢不結束,偏偏一顆心抗拒屈服!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發表回應 登錄 | 免費註冊

GMT+8, 2024-6-15 11:22

© 2015 SSKY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