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6832|回覆: 1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

[港澳時評] 新思維推動產業創新

[複製鏈接]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1萬

主題

44

好友

1萬

積分

公民

律   師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5-3 16:37:3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楊雨霑(城市智庫資訊科技政策研究召集人暨研究員)

    時易世移,香港需要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維持社會繁榮穩定。奈何在發展過程中,創新之泉源只是本地「保守」官僚、少數知名人士和部分外國力量的結合,內地產、研、官、學力量似乎被忽略,本地中小企更往往被拒諸門外。「狹隘」思維的結果,就是「創意推動力」薄弱,自以為「外國月亮更圓」。事實上,在不少內地人眼中,香港在創新方面還不如深圳。

    充分利用各方創意持份者

    創意的泉源來自生活的獨特體驗,特區政府對業界和市場缺乏深刻認識,不去作出更高層次之承擔和政策推動,主要靠科技園和創新中心「搭台唱戲」,本地大學「穿針引線」,其他「創意持份者」往往未能充分利用,結果本地業界實力未能明顯提升,孵出來的項目不具明顯優勢。

    譬如說,最近電子業面對的大問題,就是日本地震帶來之零組件短缺。如果特區政府有前瞻性思維和懂得「供應鏈整合」,展示出氣魄,大力推動發展大珠三角關鍵組件的開發基地的話,本地電子業就不會受制於洋人,高科技電子產品也不愁新出路。

    又例如,筆者最近收看揚威亞洲的台劇《海派甜心》,十分感動。該劇懂得「文化新探索」,以浙江大學作為愛情故事的第一場境,引起兩岸青年觀眾的熱烈回響。該劇還表達出「簡單就是愛」的心靈和諧,和展示出女主角聰明甜美但野蠻,「武功蓋世」但心靈空虛的立體面貌。如果特區政府想創造「新中國風」,突出「文明的多樣性」,可否大力推動「大中華」的電影、文化和科技界合作,創造更多新題材和周邊產品呢?

    又例如,筆者發現,內地不少知名食肆的海鮮都比不上香港,而且衛生間十分骯髒,有些甚至連水龍頭壞了也沒人理。下榻酒店的時候,職員的態度比較傲慢,顧客服務意識不強烈。香港服務業可否與內地攜手,在服務標準、商業誠信和專業精神方面,共同打造「全國服務品質」的最佳示範?隨着國家城市化水平提高,香港應可以把握龐大的消費和投資需求,問題是如何找到一個積極作用和重要位置。

    打造大珠三角創意中心

    高度契合中國市場,有效滿足兩岸四地對產品和服務的人性和科技的追求,已經成為香港的重要出路。如果特區政府有足夠的創新思維,定必對現時的產業創新政策不甚滿意,并會想盡辦法,把業界發展大珠三角的利益訴求制度化,跟深圳甚至其他廣東城市共同攜手,成立「大珠三角創意中心」,整合和優化「大珠三角」的創意環境和資源,協助國家在經濟上和文化上深耕內陸和走向國際。

    在筆者的構思下,「大珠三角創意中心」是香港和廣東共同打造的孵化、研發、檢測和市場展示綜合平台,有助「供應鏈整合」、「文化新探索」、「個性化服務」。經「大珠三角」各界努力和跨區政策扶持,共同構建世界級酒店、零售百貨、旅游、物流、檢測認證和其他高增值服務業(如電子貨幣),也是指日可待。問題是未來政府,是否有足夠的創新人才、遠見和魄力,積極捍衛「大珠三角」共同利益和南粵文化,并攜手制訂中長期區域創新政策和推行時間表。

    「大珠三角創意中心」可以放在前海經營,相信在毗鄰的專業服務環境下,應該大有可為。另一方面,本地的創新中心需要重新整合,發展為副平台和具本地特色的創新基地,全力催谷「設計」和「六大產業」中的應用技術和市場推廣。

    眾所周知,設計包羅萬有,并非只有時裝設計一門,為何特區政府只側重成衣?「大珠三角創意中心」應向中小型港企大力推動更美觀思維,向他們提供輔導資源,推薦設計和品牌的潜在夥伴,協助他們升級轉型和走向「價值導向」,引導他們釋放多個設計領域「跨域」后的創新力量。

    描繪市場推支援政策

    至於「六大產業」,的確是虛無飄渺。筆者不明白,特區政府為何不先描繪市場(如低碳建築、食品認證、健康產品、教育娛樂和環保車制造),然后推出支援政策,發展相關應用技術和人才?

    譬如說,筆者曾提出在啟德和九龍灣,分別打造4D新聞港、仿真天地和電影夢工場(《積極考慮辦創意亞運村》,商報論壇2010年12月24日)。如果特區政府認為這是一個發展方向,可以在資金和政策支援上,鼓勵開發4D多地實時傳送技術和電影加工技術,并投放更多教學資源,培訓本地人和招聘兩岸專家教授,甚至向業界開放大學圖書館和相關研發設施。

    只要特區政府懂得多元思維的融合和協同,樂意跟「大珠三角」共同成長,虛心聆聽業界聲音和青年才俊意見,重視「大珠三角」的產、研、官、學力量,相信有一天,「大珠三角」文化將會成為一種市場認知價值,引領出新的消費生活形態。這就像可口可樂當初測試內地市場時,不少內地同胞認為它的口味像咳藥水,最后市場認為可樂是美國文化,廣大群眾才欣然接受。但願特區政府懂得「以文化論輸贏,用創意逐未來。」

http://www.hkcd.com.hk/content/2011-04/30/content_2730638.htm

1萬

主題

44

好友

1萬

積分

公民

律   師

2#
發表於 2011-5-3 16:39:29 |只看該作者
香港並非缺乏創新人才,而是缺乏保障創新人才和創新思想的制度,更缺乏識才的領導人。
香港每每錯失發展良機,如此下來,上海、深圳將會大步往前,而香港卻只能原地踏步。
有條件、有機會卻放棄,十分令人扼腕嘆息!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發表回應 登錄 | 免費註冊

GMT+8, 2024-11-1 08:09

© 2015 SSKY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