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17|回覆: 0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

[綜合新聞] 四川女富豪何燕平素低調 多年浸淫政商圈

[複製鏈接]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1萬

主題

44

好友

1萬

積分

公民

律   師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3-7-22 02:30:0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何燕.jpg
何燕(資料圖片)


“何燕被調查”一事,無疑是過去一周資本市場上最受人矚目的事件之一。

這位平素低調的女富豪,在7月18日被證實正在接受湖北宜昌警方的調查。而宣布此消息的,則是其任實際控制人的國騰電子。

位於成都的國騰電子,主營業務是圍繞北斗衛星導航產業鏈提供產品和服務。這家頭頂“衛星導航第一股”的上市公司,當下正在經歷著一輪業績下滑的“痛苦”。

由於此前“北斗一號”向“北斗二號”過渡,國騰電子高度依賴北斗終端業務的風險被引爆。繼此前兩年的不景氣後,它近日又披露稱,上半年凈利潤或預虧700萬元至1200萬元。

業績不振,加之又遇上實際控制人被調查的“噩耗”,國騰電子的股價在18日慘遭跌停。


“撇清”與何燕的關系

最近幾天,關於“何燕被調查”的消息,在資本市場上引發了一場軒然大波。這是因為何燕有著另一個身份——她是創業板上市公司國騰電子的實際控制人。

“何燕遭調查”第一次被證實,是在7月17日。在此之前,類似“四川某女老板被帶走”之類的消息,已在網絡上傳播開來。

17日,當記者就此向國騰電子董秘楊國勇求證時,他表示正在到處“尋找”何燕。據楊國勇回憶,當天何燕的電話一直打不通,最終在晚上9點多從何燕的家人處得到證實。

18日開市前,國騰電子申請臨時停牌,原因為“公共傳媒出現關於國騰電子的信息,可能對公司股票交易價格產生較大影響”。

停牌接近半天後,國騰電子發布了“重大事項”公告。公告披露稱,實際控制人何燕正在接受湖北省宜昌市公安機關的調查,“目前公司尚未能與何燕取得聯系”。

同時,國騰電子還在公告中以不小的篇幅,試圖撇清何燕與國騰電子的關系,“盡管何燕是公司實際控制人,但其一直未在公司以及公司控股股東擔任任何職務,也未參與公司的經營活動,何燕被調查的事項與公司無關”。

即便如此,下午復牌後,國騰電子股價在短短幾分鐘內即告跌停。

遠遠不止如此。有投資者開始發難,“國騰電子其實早就獲知了何燕的消息,只是隱而不報”,並要求追究國騰電子的信披違規責任。楊國勇則回應說,公司絕對沒有信披違規之處。

機構投資者和客戶也有了反應。楊國勇表示,18日復牌前,就“何燕被調查一事”其保薦機構中信建投牽頭30多家機構,召開了電話會議。

該次會議上,楊國勇代表國騰電子發表相關說明。除強調事件與公司無關外,楊國勇還向這些機構表達了“管理層對下半年扭虧的信心”。

另據媒體報道,國騰電子董事長莫曉宇還接到了很多客戶的電話。“他們也是在問實際控制人被帶走對公司有沒有影響。”楊國勇稱。

19日下午,湖北省宜昌市公安局在其官方微博“平安宜昌”上,發布了有關何燕的正式通告。

“平安宜昌”確認稱,2013年6月30日,國騰實業集團董事長何燕因涉嫌非法經營罪,被宜昌市公安局采取了刑事強制措施,且案件正在偵辦之中。

對於外界所質疑的“為什麼何燕居住於四川且沒有在湖北開展經營活動,案件卻由湖北警方處理”,平安宜昌亦做出了解釋——“此案系公安部指定湖北省宜昌市公安局管轄”。


“衛星導航第一股”曾受追捧

2010年8月,成立7年的國騰電子,敲開了資本市場的大門。它成為四川第五家登陸深交所創業板的企業。

招股說明書顯示,何燕通過成都國騰電子集團成為國騰電子的實際控制人。成都國騰電子集團持有國騰電子2664萬股,而何燕則持有前者51%的股權。依此推算,何燕持有國騰電子約1359萬股。

上市前,國騰電子的發行價被確定為32元。保守計算,上市可使何燕的賬面財富接近4.5億元。這一年,何燕49歲。

不過,在象征上市成功的敲鐘等儀式上,何燕卻並未到場。據董秘楊國勇回憶,這是何燕的決定,“她自己不願意參加”。

楊國勇稱,甚至之前上市的籌備,何燕也參與甚少,“基本都是董事長莫曉宇以及董事會在做相關的上市工作”。

這似乎符合何燕向來“低調”的作風。楊國勇說,由於何燕平時極少到國騰電子,他已有很長時間未與何燕謀面。而一位中層幹部也稱,近幾年以來,他幾乎沒有在公司內見到過何燕。

上市4個月後,何燕在接受成都當地媒體采訪時,談及了其“低調”的原因。何燕說,低調並非其本人刻意而為,而是由其所從事的領域決定,“如果我做的是公眾消費品或房地產,需要老總保持曝光率,我也會那樣做,但做衛星導航,我不需要。”

公開資料顯示,國騰電子的主營業務是圍繞北斗衛星導航產業鏈提供產品和服務,主要產品包括北斗衛星導航應用關鍵元器件、導航終端及定位應用系統等。

“何燕沒有利用她個人的資源為公司拿過一個訂單或業務。”董事長莫曉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如此說。

在上市前夕,國騰電子接連遭到媒體質疑。比如,“股權極為復雜”、“關聯公司達26個,像玉龍雪山一樣神秘”,“國騰電子自身盈利能力有限,核心競爭力在控股子公司國星通訊”等。

輿論的責難,似乎並不影響投資者和機構對“衛星導航第一股”概念的看好。路演過程中,多家機構“火熱追捧”;而且眾多分析師一致建議,“投資者可優先申購國騰電子”。

上市首日,發行價32元的國騰電子高開高走,開盤即報63元,當日報收69.91元,漲幅高達118.5%。

3個月後的2010年11月底,國騰電子股價躥升到105元,躋身“百元俱樂部”。而當時兩市的百元股,還不到20只。

2011年初,金融數據提供商Dealogic將國騰電子列入“2010年全球十佳IPO”的榜單,理由是,其上市以來股價上漲237.7%。


“銷售對象集中風險”爆發

“上市神話”的演繹,除了“衛星導航”等耀眼的概念光環外,也有國騰電子亮出的“真金白銀”的業績作支撐。

數據顯示,2007年—2010年,國騰電子的總營業額分別為0.63億元、1.4億元、1.8億元和2.1億元,相對應的凈利潤分別是1641萬元、2945萬元、3962萬元以及5640萬元。

“自2006年以來,公司業績連續五年保持較快增長,且後四年增長率均超過了30%。”國騰電子曾在一份報告中說。

在這其中,北斗衛星終端產品的貢獻“居功至偉”。有數據顯示,國騰電子在整個北斗市場的占有率,長期穩定在40%以上。

有了市場,漂亮的業績便是水到渠成。以2010年為例,該年,國騰電子衛星定位終端實現營收1.32億元,占當年總營收的比重接近63%。另有可作論據的數字是,2009年和2010年,國騰電子向前五大客戶的合計銷售金額,占年度銷售總金額的83.2%和78.5%。

“本公司存在銷售對象集中的風險。”國騰電子在招股說明書中稱。

風險在2011年以後,降臨現實。據楊國勇介紹,彼時,正值“北斗一號”向“北斗二號”過渡,“北斗一號”的相關產品銷售逐步下降,而“北斗二號”相關應用的拓展卻未達到預期,“青黃不接”。

數據顯示,2011年,國騰電子實現營收和凈利潤1.98億元和4778萬元,分別同比下降1.51%和15.28%。而到2012年,凈利潤為2435萬元,再度大降49.05%。


上半年預虧700萬至1200萬

在業績下滑初現的2011年,國騰電子向投資者交出了一份措辭悲愴的年報。年報寫道,全體董事、監事和高管“以自責的心情”披露這份年報;“面對這樣的業績,公司理應受到投資者的嚴厲批評和指責”等。

管理層為“知恥而後勇”拿出的措施是,涉足視頻監控等安防領域,面向交通、公安、政法等客戶。有研報稱,國騰電子接到了來自四川省公安廳和交通廳的訂單,包括成都的環路交通監控、成都公安天網標清更換高清等項目。

年報顯示,2012年,國騰電子安防監控業務實現收入3101萬元,同比增長119.7%。“這距離我們設定的目標還很遠。”楊國勇稱。

在監控業務有所進步的同時,去年底以來,諸如“北斗導航系統向亞太部分地區提供服務”、“北斗產業規模將來會超過5000億元”等利好消息,也不斷傳出。

今年上半年,不少機構紛紛表示,看好國騰電子的未來。有分析師直接用“冬去春來,迎接盛夏”、“好消息終於傳來”等語句,表達對這只“衛星導航概念股”的期許。

但進入7月份以後,國騰電子發布半年業績預告稱,預計上半年的凈利潤為-700萬元至-1200萬元。而去年同期凈利潤則為2412.36萬元。

國騰電子將虧損原因歸結為,“北斗二號”終端和視頻業務的合同進度較預期有所延遲、研發和營銷費用交稿等。

“屋漏偏遇連夜雨。”預虧公告發布6天後,另一只“黑天鵝”迎頭撞來——費盡心思締造起國騰電子等“國騰系”的何燕,被確認遭到警方調查。


何燕:神秘“女富豪”

何燕系國騰實業集團董事長。公開資料顯示,其出生於1961年,大學本科學歷,電子科技大學兼職教授。何燕持有成都國騰電子集團51%的股權,而成都國騰電子集團又是上市公司國騰電子的第一大股東,持股38.8%。由此,何燕實際控制國騰電子。

很少出現在辦公室的國騰電子實際控制人何燕,多年來保持著低調和神秘,以至於很少有人知道她的下落。如果不是此次股民對上市公司國騰電子的發問,何燕失蹤的消息估計還會繼續隱藏下去。

7月19日,宜昌市公安局通過微博稱,6月30日,國騰實業集團董事長何燕因涉嫌非法經營罪,被該局采取了刑事強制措施,此案系公安部指定宜昌市公安局管轄。目前,此案正在依法偵辦中。

根據新京報記者調查,何燕,北京人,年過半百。多年浸淫四川政商圈,以至於被外界貼上“天府美女富豪”的標簽。她曾多次上榜福布斯中國富豪榜和胡潤百富榜。2006年,曾被評為胡潤榜四川IT首富。

據一位曾在國騰集團擔任子公司負責人的王英群(化名)說,何燕平時很少在單位露面。單位同事都覺得她比較嚴厲。不多的印象中,公司內部對其描述最多的是,何燕喜歡飆車,在工作緊張、心情不好時,她經常開著自己的寶馬或者林肯 去飆車。

王英群稱,何燕對四川政商圈十分熟絡,國騰公司也與當地政府關系非常好。

在此次被調查之前,何燕最後一次公開露面,是在6月7日在成都財富全球論壇上。

當時在“硬件的未來”分論壇上,她作為成都IT企業代表,與小米科技首席執行官雷軍等多名知名企業家,共同討論智能手機與電腦的發展趨勢、技術創新等熱點話題。

一位參會人員對新京報記者介紹,當時何燕看起來遠比實際年齡年輕,顯得精明幹練,看不出她有即將遭遇變故的跡象。

當日,她還接受一家電視台專訪,這是她多年來少有的公開長談。

何燕在接受采訪時稱:“自己是一個理想主義的人,要做就做有意義的事,做一個自由快樂的人。”


非法圈地疑雲

按照公安機關公開回應的信息,何燕因涉嫌“非法經營”被公安部調查。據知情人士透露,何燕的弟弟也一同被帶走。

目前何燕涉嫌何項“非法經營”,公安機關尚未透露。

據新京報記者調查,何燕涉及的非法經營可能包括土地問題和侵占國有資產問題。

據成都市一位房地產開發商介紹,位於成都高新西區的國騰園土地近期曾被相關部門調查,有可能涉及拿地的問題。調查後不久,何燕就突然“失蹤”。

王英群稱,2001年,國騰集團在位於成都市郫縣與金牛區交接的地方征地超過兩千畝。

國騰集團征用的土地主要用作兩部分,一部分是建成都學院,一部分是開發國騰科技園。據成都學院公開資料顯示,該學院占地1159畝,據郫縣被征地的楊柳村村民介紹,早在2001年,國騰共征用了約2000畝土地,征用地涉及郫縣的兩個村和金牛區的一個村。當時郫縣農民的補償標準是每畝兩萬,包括青苗費。

征地補償過低,引發當地村民不滿,村民代表曾找到當地政府,得到的答復是農民要為西部開發讓出土地,“這是政策”。

成都一房地產商介紹,何燕當時是以教育用地指標拿到土地。“當時拿地價格非常低,基本上是每畝幾萬元”。但此說法沒有得到國騰公司以及政府相關部門的證實。

據新京報記者了解,在國騰園旁邊的中海社區也征用了楊柳村的土地,當時土地招拍掛最低價格是每畝60萬。

何燕在以低價獲得大量土地後,又大量撂荒。

楊柳村村民介紹,所征土地,建築稀疏,園區內很冷清。直到2008年,才開發“創智聯邦”項目。

知情人士質疑,何燕以教育用地名義圈地後,囤地漲價,然後開發成商業地產售賣。

據公開信息,直到2008年底,由成都高新置業與國騰實業集團控股子公司“成都西部大學生科技創業園”合作開發建設,投資約2.4億元。

據國騰集團官方網站顯示,該項目僅占地78.4畝,建築面積8.4萬平米,分東西兩區,每個區聯體建築群共5幢。

王英群介紹,項目合作模式是,高投出錢,國騰出地,兩者合作的寫字樓對外出租或者售賣。但項目建成後並不好賣。

這片屢遭質疑的土地不僅被轉成商業用地開發,還建成了高爾夫球場。

7月18日,新京報記者在位於高新西區的國騰科技園內看到,有數百畝的土地被綠化成草坪,其中還建成了一個龐大的高爾夫球場。球場一位經理對記者推介說,這是國騰集團下面的高爾夫練習場,也是成都最大規模的果嶺群,占地面積在50畝以上。


侵占國資懸疑

再往前溯。讓何燕頗為狼狽的另一件事是對其涉嫌侵占國有資產的持續舉報。

早在2000年左右,何燕還在成都國騰通訊有限公司(下稱成都國騰)時,就遭到侵占國有資產的舉報。舉報者是成都國騰的股東——商地置業公司原總經理宋克荒。

據工商資料顯示,成都國騰於1995年9月22日正式註冊。三個股東都有國有企業。

1997年,商地置業公司出資150萬元獲得成都國騰的24%股份。

此後,吉林省曾采購國騰一批IC卡電話,獲利千萬元。隨後,憑借IC卡電話機打開市場。成都國騰利潤攀升。

宋克荒稱,何燕曾找到他,希望成立一家私人公司,專門負責銷售,將銷售IC卡電話機的錢留在銷售公司,自己也可以賺點錢,希望宋作為股東參加。宋克荒以怕涉嫌侵占國有資產是違法行為為由拒絕。

宋克荒給新京報記者提供的材料顯示,1998年5月,四川華威信息產業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四川華威)成立。

2000年6月,何燕將四川華威的全部股份轉讓給何燕在英屬維爾京群島離岸註冊的耀星科技有限公司,轉讓方和受讓方代表人都是何燕。兩個簽名一個是英文,一個是中文。

資料顯示,從1998年到2000年,何燕經過6次變更,最終四川華威變為100%外商獨資公司。

同時,何燕也成為四川省著名的民營企業家,並以6億私人資產的身價躋身於美國《福布斯》雜誌2001年中國富豪排名榜第82位。

2000年5月,何燕組建了成都國騰通訊集團。

通過股權運作,從成都國騰派生出來的四川華威,開始持有成都國騰通訊集團股份。

彼時,四川省政府剛好提出要將信息產業建設作為四川省一號工程,新成立的國騰通訊集團提出打造“芯片”項目,獲得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此後不久,國騰收購旭光電子未上市法人股,成為旭光電子實際上的第一大股東。

而上述一系列的股權變更,商地置業被排除在外。宋克荒認為,何燕非法處理了商地置業應占的股份,四川華威分走了IC卡業務利潤的很大部分。

2002年8月15日,公安部委托四川省公安廳專門對國騰是否涉嫌侵占國有資產進行調查,何燕也為此向四川省政府作過報告。據當時媒體消息,調查認為,成都國騰與商地置業之間存在嚴重股權糾紛,同時成都國騰存在不規範的地方,但是公司並沒有出現國有資產流失的問題,何燕沒有涉及其他犯罪活動。故不予立案。

7月9日,宋克荒說,當時的調查受到一些“幹預”,不了了之。此後,他一直在舉報,直到2005年從商地置業退休。

值得一提的是,2002年,被舉報後,何燕便多了一個名字。在公司內部,她依然使用“何燕”的名字,她很少接受媒體采訪。如果接受采訪就使用“何然”。

2013年6月30日,何燕因涉嫌非法經營罪被宜昌市公安局采取了刑事強制措施。

新京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發表回應 登錄 | 免費註冊

GMT+8, 2024-6-16 23:27

© 2015 SSKY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