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94|回覆: 2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

[國際新聞] 英國雙貪撈港油水斷正

[複製鏈接]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3萬

主題

12

好友

3萬

積分

公民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5-2-24 21:26:0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0224-00174-001v1.jpg
施仲宏

0224-00174-001p2g4.jpg
聶偉敬

曾處理香港政權移交事務,並與本港政界保持來往的兩名英國前外相,齊齊被揭利用權力貪圖香港「油水」。英國記者早前假扮一間香港公司的人員,相繼接觸執政保守黨前外相聶偉敬(Malcolm Rifkind)及在野工黨前外相施仲宏(Jack Straw)。他們開價高達半日九萬五千港元,承諾利用政界影響力為該公司業務展開游說及疏通人脈。雙方洽談過程被記者偷偷拍下,並公開播放,令英國公眾嘩然,兩人已暫停黨內職務。這宗在英國五月大選前爆出的跨黨派醜聞,亦揭示英國政客在處理香港事務時存有灰暗地帶。

《每日電訊報》及英國電視第四頻道早前聯手派出臥底記者放蛇,自稱是來自香港「PMR」傳訊公司,與十二名英國國會議員接洽。記者聲稱「公司」希望在歐洲擴展業務,並成立顧問委員會。其中六人無回應,另外一人稱不會出售其人際網絡。餘下五人同意繼續洽談,包括貴為資深國會下議院議員的聶偉敬與施仲宏。聶偉敬與施仲宏分屬保守黨和工黨,在一九九七年香港政權移交前後,先後出任過英國外相,與中國打交道。兩人卸下內閣職務後繼續擔任國會議員,在各自黨內享有元老級地位。

漫天開價 半日索9.5萬港元

臥底記者上月在倫敦梅菲爾區的一間辦公室,與擔任英國國會情報及保安委員會主席的聶偉敬見面。聶表示可做中介人,安排「公司」人士與世界各地英國大使認識。雙方其後再度會面,聶偉敬暗示可代「公司」寫信予部長級人士,而同時不揭露公司身份。雖然國會議員身份為聶偉敬帶來六萬七千鎊(約八十萬港元)年薪,但聶偉敬向臥底記者自言是「自僱人士」,要爭取收入,並漫天開價,要求收取半日五千至八千鎊(近六萬至九萬五千港元)費用。

身為工黨核心人物的施仲宏,則在國會辦公室會見臥底記者,稱可運用影響力協助公司業務,以換取每日五千鎊(近六萬港元)報酬,並形容自己可在「雷達探測範圍外」工作,意味不受監視。他聲稱英國糧食貿易公司ED&F Man每年付他六萬鎊(約七十二萬港元),換取他影響歐盟的政策。該公司在烏克蘭設有糖廠,施仲宏說在一一年九月時曾軟硬兼施,說服烏克蘭時任總理阿扎羅夫,取消對該公司不利的法例。言論顯示其貪腐不分國界,亦蔓延至東歐。

大選臨近 兩人已暫停黨職

兩人與臥底多次談話的過程被偷拍,周一晚在電視播出。《每日電訊報》指出,議員用國會下議院辦公室來與私人企業談論顧問工作,已違反規例。而施仲宏動用其議員助理來從事私人商業事務,亦有問題。

醜聞被揭發後,施仲宏為免影響工黨於五月大選的選情,已自行停職,兼主動聯絡國會紀律委員會候查。首相兼保守黨黨魁卡梅倫亦證實,聶偉敬已暫停黨內職務,並主動聯絡國會紀律委員會候查。

雙方均否認違反國會守則,聶偉敬稱指控令他極之憤怒,又說國會議員在外尋找商業利益並沒有問題,否則以國會議員的基本年薪,根本吸引不了商業精英或專業人士進入國會。施仲宏則辯稱,他當時是與來訪者談論卸任國會議員後可以做的工作,並自言陷入記者的陷阱。

《每日電訊報》同時披露,施仲宏去年在國會外為私人企業工作逾四百五十二小時,賺取逾十一萬鎊(約一百三十萬港元)薪酬;聶偉敬則在外工作四十三小時,賺取約六萬九千鎊(約八十二萬港元)。

施仲宏(Jack Straw)簡歷

68歲,屬工黨

1979年 首次當選國會議員

1997年-2001年 內政大臣(貝理雅內閣)

2001年-2006年 外交大臣(貝理雅內閣)

2006年-2007年 下議院議長兼掌璽大臣

2007年-2010年 大法官兼司法大臣(白高敦內閣)

聶偉敬爵士(Sir Malcolm Rifkind)簡歷

68歲,屬保守黨

1974年 首次當選國會議員

1986年-1990年 蘇格蘭事務大臣(戴卓爾夫人內閣)

1992年-1995年 國防大臣(馬卓安內閣)

1995年-1997年5月 外交大臣(馬卓安內閣)

2010年至今 任國會情報及保安委員會主席

東方日報

家與國的夢不結束,偏偏一顆心抗拒屈服!

3萬

主題

12

好友

3萬

積分

公民

2#
發表於 2015-2-24 21:29:24 |只看該作者
施曾密會港六黨 干預政改

【本報綜合報道】被揭利用職位收錢辦事的聶偉敬及施仲宏,擔任外相期間多次與香港及內地官員會面,在離任後亦不時就香港的不同議題發表言論,其中施仲宏更曾於前年秘密訪港,與本港六大政黨領袖就二○一七年特首普選問題交換意見。

聶對八三一決定指手畫腳

聶偉敬於九五年五月至九七年五月的後過渡期擔任英國外相,九六年首次官式訪問香港,亦曾到北京會見當時的國務院總理李鵬及外長錢其琛,討論香港主權移交工作。去年底鬧出《中英聯合聲明》是否失效的爭議時,聶偉敬曾公開發言,質疑中方錯失向外界解釋人大常委會「八三一」決定的機會。

施仲宏於○一至○六年擔任英國外相,曾於○二年七月訪港與當時的特首董建華及七名跨黨派立法會議員會面,並在○四年「貪曾」前特首曾蔭權爵士訪英期間與其會面。他在任內亦曾與當時的國家主席江澤民、副總理錢其琛及外長唐家璇等中央官員會面,討論中英關係、中國人權及反恐問題。

一三年四月,施仲宏以「途經」方式秘密訪港,與民主黨主席劉慧卿及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等六大政黨的核心成員密會討論香港政改。金融界議員吳亮星指,回歸前曾聽聞有本港建築業以類似方式接觸英方政界人物,希望透過對方的人脈關係取得一些港英政府的工程合約,但回歸後就鮮有聽聞。

東方日報

家與國的夢不結束,偏偏一顆心抗拒屈服!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3萬

主題

12

好友

3萬

積分

公民

3#
發表於 2015-2-24 21:31:00 |只看該作者
卡梅倫違諾 未禁「收錢游說」

【本報綜合報道】施仲宏及聶偉敬涉同意收錢為私人企業辦事,令許多英國選民不滿,有人更怒稱應褫奪聶偉敬的爵位。首相卡梅倫五年前曾形容,國會議員收錢替人游說,勢將引發醜聞,承諾立例嚴打,但最終淪為空話。

國會守則存灰色地帶

有英國網民認為今次披露的醜聞僅屬冰山一角,要求盡快立法禁止有關做法,另有國民表示,應該阻止施仲宏將來受勳,及褫奪聶偉敬已有的爵位。英國《政治》新聞網站編輯鄧特指出,他相信二人有遵守國會守則,但國會守則存灰色地帶,才是問題所在,另有記者認為這種枱底交易削弱民主。施仲宏及聶偉敬很可能只需向國會紀律委員會交代,亦被質疑是自己人查自己人。

英國國會議員守則訂明,議員不應與任何外界機構簽訂協議,替對方在國會游說或倡議任何議案。不過議員擔任公司董事、顧問等職位,則未有禁止。英媒報道,二十名國會議員的外快高於議員薪酬,其中十二人去年申報的收入,比首相卡梅倫十四萬二千鎊(約一百七十萬港元)年薪更高。去年賺最多外快的議員是前首相白高敦,金額逾一千一百萬港元。

東方日報

家與國的夢不結束,偏偏一顆心抗拒屈服!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發表回應 登錄 | 免費註冊

GMT+8, 2024-6-2 18:56

© 2015 SSKY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