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後由 孤寂如雲 於 2011-1-10 14:27 編輯
123Go 發表於 2011-1-10 03:28 
先說一個當代最新的量子理論, 波函數塌陷.
簡單通俗來說, 電子不像月繞地球般繞著原子核跑, 而更像一團雲籠 ...
這個讓我想起薛定諤的貓了。
波函數,在觀測之前,我們是不知道其所以然的。
當觀測的時候,我們可以知道其狀態,卻無法預測其行為。
有因必有果,應當是這個世界的公理(1)。
我們(也可以不是我們,這裏假設是我們,人類或碳組件為觀察的主體)觀察了,並發現了波函數的確定性(2)了。
同時,我們不是全能的,不能保證所做的一切不會影響其行為。根據混沌理論,再微小的輸入,也可能會帶來大得驚人的輸出。我們能知道我們所觀察到的結果,是因為客觀存在還是我們所影像的嗎?
這又引申到人擇定理:我們觀察到這樣,是因為它本來就是這樣;如果它不是這樣,我們就不可能觀察得到。
問題是,根據因果關係,它之所以是這樣,不僅僅可能是因為其本來就是這樣,也可能是我們的某些行為(在這裏,行為是觀察),導致了它變成這樣。
好了。在人出現之前,有誰知道其狀態是什麼樣子的呢?
有誰知道我們所生活的宇宙,是為了我們的出現而被創造的呢?
又有誰知道波函數在我們觀察之前是什麽樣子的呢(重申:波函數的行為無法預測)。
這就是我所說的訴諸無知——因為是這樣,所以是這樣,原因是我們不知道為什麼是這樣。
我必須承認,我本身也在受著訴諸無知的困擾。太多的不確定和不清楚,導致我對我所不知道的東西產生否定。
但波函數也好,人擇定理也好,其涉及形而上學的部分太多,多到可能影像物理學的嚴謹性。
回友方的問題:客觀的宇宙,是我們所存在的宇宙。我們不知道自己的宇宙是什麽。但我們是確確實實地存在的。這就是我們的客觀的宇宙的存在的最好的證據。
我重申一次:我不否認其在某些範疇的作用。但我們是不是能因為一些正面的效果,而推而及之地肯定其整體?
這才是辯題所在。不論對錯,只論接受與否。
(1)客觀世界的公理之一,友方當然可以反對:P
(2)從另一方面來說,有限的觀測手段,會導致有限的觀測精度(海森堡測不準原理)。所以不一定是確定的,但最起碼我們覺得是確定了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