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7390|回覆: 2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

武器雙傑各獲獎500萬

[複製鏈接]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3萬

主題

12

好友

3萬

積分

公民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3-1-19 11:20:2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最高科技獎頒預警機爆炸力學專家

【明報專訊】中國爆炸力學奠基人鄭哲敏與「預警機之父」王小謨,昨日獲頒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成為首批獲得這項官方最高科研榮譽的軍備專家。鄭哲敏的研究廣泛應用於核爆破、穿甲彈、鑽地彈等軍事領域,王小謨則協助解放軍空軍由國土防空型躍升為攻防兼備型部隊。兩人各獲500萬元人民幣獎金。


新華社報道,2012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昨晨在北京舉行,胡錦濤、習近平、溫家寶、李克強、劉雲山等領導人出席。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國家主席胡錦濤為鄭哲敏和王小謨頒獎。


88歲的鄭哲敏表示,獲獎很榮幸也很惶恐,「因為你有了這個名譽就有一分責任」。他接受央視訪問時說,做科研時會遇到很多困苦與困惑,需要耐心與恒心,要耐得住寂寞,「但是有了好的結果你就會很高興」。


鄭哲敏:小時志願「打日軍救國」

鄭哲敏是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和美國工程院院士。他憶述,小時候富國強民的觀念很強,立下的志願一是當飛行員打日軍,另一是當工程師救國。出生於商賈之家的他後來赴美留學,最初並非研究爆炸現象,而是彈性力學。回國後,1960年代才開始在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及「力學之父」錢偉長指導下,從事爆炸加工、地下核爆炸、穿破甲等研究,精確掌控爆炸的各種機理。除用於武器研發,他的研究還解決了海港建設、三峽圍堰拆除等重大工程的核心問題。


74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小謨從事雷達研製逾50年,他表示,興趣和責任感是科研動力。1990年代,在以色列迫於美國壓力而撕毁協助中國研製預警飛機的合約後,王小謨主持研製中國第一代機載預警系統,他向央視稱,中國預警機已是「世界第一」。


王小謨:所研預警機「世界第一」

中新網報道,中國自主研製的空警2000、空警200兩型預警飛機「創造出世界預警機發展史上九個第一」,是世上看得最遠、功能最多、系統集成最複雜的機載信息化武裝之一,美國智庫認為它們比美國E-3C和E-2C預警機整整領先一代。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每年最多授予兩人,設立13年來共有22人獲獎,平均年齡逾80歲。昨日還頒授330項國家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與國際科技合作獎,但象徵中國科研領域原始創新能力的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3年來第9次空缺。

http://news.sina.com.hk/news/20130119/-162-2875699/1.html


家與國的夢不結束,偏偏一顆心抗拒屈服!

3萬

主題

12

好友

3萬

積分

公民

2#
發表於 2013-1-19 11:21:10 |只看該作者
最高科技獎得主簡介



【明報專訊】王小謨

出生﹕1938年11月11日
籍貫﹕上海金山

簡歷﹕1961年畢業於北京工業學院;1970年代擔任JY-8雷達主持設計師,研製中國首部自動化引導雷達;1990年代擔任中國預警飛機總設計師,其間曾遭遇車禍,腿骨嚴重骨折,入院後又被診出患淋巴癌,但仍堅持研究,帶領研究團隊用不到10年的時間研製出「空警2000」、「空警200」,令中國成為全球第4個能夠出口預警飛機的國家;他將用獎金設立基金,招攬人才以壯大中國雷達技術與預警機事業。

鄭哲敏

出生﹕1924年10月2日
籍貫﹕浙江鄞縣

簡歷﹕1947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52年獲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在美國時已師從錢學森,回國後在錢指導下由彈性力學專業「轉行」研究爆炸成形技術,助中國開展航天事業;他與研究團隊在一次又一次的爆炸研究中提出流體彈塑性體理論,成為爆炸與衝擊動力學的基石,被廣泛應用在地下核爆炸、坦克與反坦克武器、空間反導以及鑽地核爆彈等重要軍事領域;近年又研究海底可燃冰開採。

http://news.sina.com.hk/news/20130119/-162-2875698/1.html

家與國的夢不結束,偏偏一顆心抗拒屈服!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3萬

主題

12

好友

3萬

積分

公民

3#
發表於 2013-1-19 11:23:02 |只看該作者
港專家分享14獎項 城大教授獨攬二等獎



【明報專訊】昨日獲獎的逾300個科研項目中,香港科研人員參與了14項,其中城大數學系講座教授楊彤單獨完成「守恒律組和玻爾茲曼方程的一些數學理論」,獲自然科學二等獎。

港大、中大、浸大、城大、科大與理大的專家,參與了另外13個國家科技獎與自然科學獎項目,均與內地科學家合作完成。中大與北京大學、解放軍302醫院合作進行「中國人群肝病譜構建與HBV相關肝病集成防治策略的建立及應用」研究,參與者包括中大校長沈祖堯。浸大專家參與由澳門科技大學校長劉良率領的「抗關節炎中藥制劑質量控制與藥效評價方法的創新及產品研發」項目。

今年國家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得獎項目參與者平均年齡47歲,45歲以下科研人員比例達44.2%,自然科學獎項目負責人中,海外歸國者比例達56.1%,新華社稱,這顯示中青年和「海歸」人才已挑起中國創新「大樑」。

http://news.sina.com.hk/news/20130119/-162-2875697/1.html

中國要不斷增加科研才能強大{:announce:}
家與國的夢不結束,偏偏一顆心抗拒屈服!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發表回應 登錄 | 免費註冊

GMT+8, 2024-4-19 19:32

© 2015 SSKY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