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65|回覆: 0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

28個城市獲批建地鐵:大發展背後存隱憂

[複製鏈接]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3萬

主題

12

好友

3萬

積分

公民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2-5-4 11:52:0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中國的城市似乎紛紛進入了“地鐵時代”。

全長25.739公里,24個車站,24輛4節編組的列車,全部為地下車站。4月28日上午,蘇州地鐵1號線正式通車。中國城市地鐵版圖,再次擴容。蘇州地鐵所折射出的,是近年來中國地鐵蓬勃修建的態勢。地鐵,這個城市生活的象征之一,正在快速行駛在從中國大城市到二三線城市的路上。

從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大城市,到南京、瀋陽、成都等省會城市,再到蘇州、佛山等二三線城市,地鐵建設正在成為中國城市中的一個鮮明特點。據相關統計顯示,此前,中國大陸有33個城市已經規劃軌道交通建設,其中28個城市已獲批。

43年前的1969年10月,北京地鐵第一期工程投入試運營,這是北京,也是中國第一條地鐵。此後30年間,地鐵在中國的發展緩慢,只有天津、上海和廣州相繼開通了地鐵。

不過,進入21世紀後,地鐵建設開始明顯升溫,除北京、天津、上海、廣州等外,南京、瀋陽、成都、武漢、西安、重慶、深圳、蘇州等8個城市均已開通地鐵。

而如果算上正在建設地鐵的城市,這將是一個更為龐大的數字。據統計,如今,長春、杭州、哈爾濱、長沙、鄭州、福州、昆明、南昌、合肥、南寧、貴陽11個省會(首府)城市,以及東莞、寧波、無錫、青島、大連等5個二三線城市,地鐵都正在緊張地施工中,其中有部分城市的地鐵將在近一兩年開通。

此外,石家莊、太原、濟南、烏魯木齊、蘭州等5個省會(首府)已上報了地鐵修建計劃,正在等待批復。

而已有地鐵的城市中,北京、瀋陽等10個城市均已提出了擴建計劃。

據有關方面介紹,到2015年,全國地鐵運營總裏程將達3000公里。而2020年,將有40個城市建設地鐵,總規劃裏程達7000公里,是目前總里程的4.3倍。

盡管不斷有聲音提醒要警惕各地的“地鐵衝動”,但地鐵在中國各城市的迅速擴張已是可見的事實。而強化規劃和安全,則成為“大幹快上”的背景下不斷被強調的第一要義。

為什麼要建設地鐵?除了市民生活的便捷外,經濟的驅動力也不容忽視。

地理空間上的立體革命打通、創造了城市立體經濟脈絡。

地鐵的開通,最先得益的要數沿線地上的商圈。商業、商務、居住、娛樂設施通過軌道交通聚集,形成新城市中心,刺激區域發展。

4月28日,蘇州地鐵1號線通車當天,地鐵沿線周邊影院的客流量就馬上增加了10%到15%。而在北京、上海和廣州等地,一些地鐵商圈的長盛不衰也成為了最有力的榜樣。

在土地資源緊缺的時代,地鐵成功地讓商業實現“向地下要空間”。以蘇州為例,蘇州地鐵通車當日,與地鐵同步設計的,集餐飲、休閑、娛樂、購物於一體的軌道商業綜合體星海生活廣場就應聲開張。在這方面,北京、上海、香港等老牌地鐵城市已有良好先例可循,香港的銅鑼灣四處可見上下打通的大型商業聯體。

當然,地鐵的商業價值不止在一城之內。在疏通城內“商脈”的同時,許多城市的地鐵已將觸角伸向更遠,搭上臨近城市的線路。

在廣東,大陸第一條城際地鐵線路廣佛地鐵即將建成,目前已經建成的首段廣佛線,已將廣佛中心城區之間的交通運行時間縮短為半小時,這使得珠三角的區域經濟整合邁出了一大步。

而按照規劃,長三角也將迎來地鐵的“跨省時代”。目前,上海、蘇州、無錫城際地鐵軌道交通線路的格局已基本形成,這也將為長三角地區加快一體化注入新動力。(人民日報海外版 記者 趙展慧 張意軒)

大幹快上風險多

這一輪“地鐵建設熱”中,亦暗藏著巨大經濟風險,首先就是投資風險,修建地鐵需要巨大的投資,如果地方財政不寬裕,極容易拖垮地方財政。

王夢恕計算過,在中國修建地鐵每公里的成本高達5億元。如果按一條地鐵長30公里計算,其修建成本或可達到150億元,這相當於一個中等城市一年的財政收入。對於眾多二三線城市而言,政府財政根本入不敷出。“現在主要的問題是拆遷費太貴,所以應該盡量減少拆遷。不要把簡單問題復雜化。”王夢恕對羊城晚報記者表示。

王夢恕認為,高額成本正來自於這種簡單問題復雜化的做法,現在許多做法與“安全可靠、實用經濟”的基本原則背道而馳。“一是用電量問題,現在地鐵牽引電量只占總用電量的30%,其他70%的電量都用在了其他地方,例如屏蔽門、抽風機等;二是系統數量,現在地鐵要用20多個系統,高鐵也用不了這麼多系統;三是裝修,比如使用混凝土完全可以保證既安全,又實用,可現在用的許多裝修材料都是耐熱在500、600攝氏度的材料,但是要1000攝氏度的才能保證安全。”

其次是運營風險。據了解,虧本運營已成為國內地鐵線路的常態。公開資料顯示,我國大部分城市地鐵均處於虧損狀態,北京地鐵年虧損10億元以上,上海則只有一條地鐵線路盈利。廣佛線兩大股東之一、佛山市軌道交通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趙新文近日也透露,根據初步測算,廣佛線運營一年票務收入為1億元,成本卻達2億元,也就是說虧損大約1億元。連“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的地鐵運營都在虧本,國內二、三線城市是否有能力支付後續不斷的地鐵運營巨額虧損,的確是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地鐵營運的虧損又常要政府的財政補貼來‘埋單’。”據王夢恕介紹,以北京地鐵為例,原來北京1號線和環線兩條線路加起來要補貼5個億,現在所有線路加起來要補貼30億。“地鐵維護、運營的成本非常高,政府不補貼的非常少,僅有香港等幾個地方。”廣州市規劃局交通規劃研究所交通規劃室主任戴煒如此表示。據了解,香港的做法為,把地鐵沿線100米之內的範圍交給地鐵運營商進行開發,開發成公共資源,例如學校、醫院、商場等,既可以補貼運營成本,又能方便市民生活。

三是造成資源浪費。會專家指出,軌道交通發展與城市規劃“脫節”,導致資源浪費嚴重。最典型的表現就是城市規劃與軌道交通建設配合“不緊密”,很多城市沒有進行長遠規劃,就匆忙上馬地鐵項目。在缺乏好的盈利模式下,未來這些軌道交通項目只能“虧本運營”,給地方財政增加更大負擔,容易陷入惡性循環。

此外,“大幹快上”的地鐵工程還會帶來其他安全隱患:建設時,對地下工程的復雜性、地下管線管控不到位,違反基本建設程序、行政過度干預;運營時,試運行時間短導致問題不能充分暴露,特大城市對網絡化運營的復雜性認識不夠,專業人才短缺、應急狀態下操作人員經驗不足等。(羊城晚報)

謹防地鐵“大躍進”給城市“埋雷”

發展交通本是利民之舉,各地方政府建設地鐵等軌道交通的衝動,顯然也是出於緩解交通壓力、方便市民出行、保證城市交通暢通等考慮。然而,31個獲得批準建設軌道交通的城市,竟然“大多並不具備發展軌道交通的條件”!這一現實,卻也著實讓人憂心忡忡。

據國務院辦公廳2003年出台相關規定:要求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在100億元以上,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000億元以上,城區人口在300萬人以上,規劃線路的客流規模達到單向高峰小時3萬人以上,方可提出申請發展地鐵。然而,城區人口均不足300萬的一些城市,也加了地鐵申建的大軍。資金與技術支持問題尚且不論,僅人口相對較少,有無建設必要性問題,就讓人難免要心生疑慮。

“大規模的城軌建設需要巨額資金,而目前的軌道交通運營都是虧損的,也就是說城軌的建設和運營都會成為政府的大包袱。”專家的擔心更是給我們提了一個醒:完全不考慮實際情況,在明知道城市自身不適合或者沒有能力建設地鐵的情況下,卻偏要逆向而行,“霸王硬上弓”地建設地鐵等軌道交通,這無異於“趕鴨子上架”,最終只能是得不償失。

對於城市管理者來說,在看到軌道交通,特別是地鐵便利、快速、運載量大的同時,也不能不綜合考慮好其技術支持、建設條件、財力要求、管理制度的完善與規範等問題。盲目規劃與上馬建設,很難保證不會因為後繼無力,落得個半拉子工程,或者因為冒進而降低要求,縮小投資,繼而誘發偷工減料等問題,把地鐵變成了城市地下安全和政府財政負擔的“地雷”。

城市在軌道交通建設與否,以及建設過程中,需要綜合考慮交通需求、道路現狀、城市地質、技術支持、資金來源、管理制度配套工程等問題,以需求為基點,從實際出發,量力而行,不能搞盲目跟風,更不要搞地鐵建設“大躍進”。同時,也希望相關管理部門能夠深刻認識到城市軌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對各城市的建設申請做好認真的評估和審核,不符合標準的,應堅決不予批準或者延遲批準,把好審核關、安全關和技術關!(新華網 劉 鵬)

專家:“地鐵論證”一定要充分

現代快報:在你看來,城市地鐵建設有沒有存在“過熱”情況?

孟延春(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北京市行政區劃學會常務理事):原先咱們的公共交通有些是短缺的,所以有一段時間,地鐵和其他公共交通建設比較快,這也是正常的。實際上,有一些建設項目也是在補課。軌道交通建設的成本是比較高的,在一些規模不是很大的城市裏搞軌道交通建設可能會有“過熱”的情況。不過中國的大城市比較多,目前來看,地鐵建設情況還是比較正常的。不過,有的城市的軌道建設和它的地質條件有所衝突,這可能帶來一些問題。這就說明,在論證的過程中,考慮得不是很充分。

現代快報:不具備發展軌道交通條件的城市,主要是在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城區人口數量等方面存在不足,而地質條件也是一個不能忽視的衡量標準。

孟延春:確實是這樣,但條件達到達不到,實際上還是看一個適用的成本。你要說它達不到標準,那它把工程投資的密度提高一些、工程措施采取得多一些,也能修地鐵,但是它的單位造價就會比別的地方高。還是應該在動態的情況下看這個問題。10年前,我們修地鐵,可能財力也是達不到的。我也認可“地鐵建設存在前瞻性”。

現代快報:不少城市有一擁而上上馬地鐵的衝動,引起了很多有識之士的擔憂。

孟延春:地鐵肯定是要有補貼才能運營下去的,地鐵對經濟的拉動,是其主要考慮的,換句話說,可能某個城市建地鐵不完全是為了城市交通的需要,而是為了其他發展的需要。

現代快報:地鐵是很難贏利的,而投入又是巨大的,如何來解決這一矛盾?

孟延春:基礎建設的收益,是不能夠全部直接獲得的,有很多收益是轉到了其他的產業上,比如說地鐵吸引了其他一些新的生產要素進入。它的收益是體現在整個城市的發展上,還表現為生活品質提高了,空間的距離、時間相對縮短了。地鐵獲得了外部的好處,但不能全部靠收費來回報其成本。正因為公共交通建設可能會虧本,項目應該放在用量比較大、人口密度比較高的地方,以盡量縮小相關差距。

現代快報:地鐵建設的安全性引起高度關註,需要註意哪些問題?

孟延春:在建設前關於條件的論證一定要充分,包括環境條件是否允許。另外要反思,我們在修地鐵時有沒有趕工期的情況?所提出的目標要求和自然的建設周期有沒有衝突?一般來說,“趕在某某日前建成”的目標是要比建設周期超前的,這個問題需要引起重視。(現代快報)

人民網

標簽
中國地鐵
家與國的夢不結束,偏偏一顆心抗拒屈服!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發表回應 登錄 | 免費註冊

GMT+8, 2024-5-6 06:00

© 2015 SSKY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