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22|回覆: 0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

為何北魏會定下“子貴母死”的殘酷祖制

[複製鏈接]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3萬

主題

12

好友

3萬

積分

公民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8-5-21 22:18:4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426d91a1-6671-486c-a384-7e137ba4266b.jpg
拓跋珪

北魏實施的這一項殘酷的皇位繼承制度,既有深刻的歷史原因,也有北魏當時的現實訴求。

先說歷史原因,自從秦始皇稱帝,確立皇權制度,把皇權變成世上最絕對最無邊的權力以來,一方面,普天之下都在覬覦皇權,另一方便,皇權又在想盡辦法防範別人的覬覦。對於皇帝來說,保護皇權制度,保障皇權的延續,就成了國家第一重要的事情。

從秦始皇開始,到劉邦建立漢朝,能對皇權構成挑戰的,除了農民起義及諸侯造反這些外部因素外,還有來自內部的因素,也就是皇帝身邊的因素。比如外戚、宦官、權臣、後宮。這幾種影響皇權的因素中,外戚、宦官、權臣都好防範,只有後宮不好防範。尤其是太后對皇權的染指,因為,太后是皇帝的母親。一方面,封建道德要求皇帝要絕對孝順自己的母親;另一方面,又要維護皇權的絕對權威,太后不能干涉皇權。這就要求作為太后的,要有自覺性。然而,權力是春藥,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都有著強大的權力欲。所以,太后在權力面前很難自覺。

漢朝從第二代皇帝劉盈開始,劉盈母親呂後就開始干政,並且掀起了驚濤駭浪。漢武帝作為漢朝最有遠見卓識的皇帝之一,他非常明白太后干政,對皇權有怎樣的損傷。因此,漢武帝在立儲的時候,就做出了“立子殺母”,也就是“子貴母死”這一殘酷的違背人倫的制度。漢武帝的目的,就是要杜絕太后(後宮)干政這一現象。

不過,這一制度實在太過殘忍,因此,在整個漢民族的朝代中,就只實施過漢武帝這一例,漢武帝之後便行廢除,後世再也沒有這樣搞過。

但道武帝拓跋珪在建立北魏以後,卻又把這一殘忍的制度重拾起來。道武帝之所以這樣做,有他的現實訴求。這個現實訴求,就是道武帝在建立北魏的過程中,作為母族的賀蘭氏,作為妻族的獨孤氏和作為祖母族的慕容氏,給予了他極大的幫助。可以說,沒有這些部落的幫助,拓跋珪也把北魏建不起來。

但是,這些部落幫助了拓跋珪,也就必然要染指權力。拓跋珪在建立了封建王朝以後,就要保證作為封建王朝皇權的絕對性和權威性,因此,他在這種情況下開始打擊清理這些曾經幫助過他的人。他這種做法,相當於劉邦的殺功臣。不過,他殺的都是自己的親人,比劉邦更殘忍,更不能讓人接受。

拓跋珪不但要清理母族、妻族、祖母族,讓自己的皇權保持絕對的權威,他還要清理太子的這些後宮,讓皇權得以延續。於是,便出現了他從漢武帝那裏借來的“子貴母死”,並確立為制度。

拓跋珪建立的這一項制度,所產生的影響是深遠的。

首先,他本人就實在自己建立的這個制度上。當拓跋珪殺死了太子拓跋嗣的母親劉貴人,並向拓跋嗣說明這一制度的時候,拓跋嗣卻痛哭不止,無論如何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悲傷,最後甚至逃跑。拓跋嗣逃跑後,拓跋珪決定改立另一個兒子拓跋紹為太子。但當他決定賜死拓跋紹的母親時,拓跋紹一怒之下,把他爹拓跋珪給殺了。

其次,拓跋珪建立的這項制度,助長了北魏宮廷中的殺伐戾氣。從拓跋珪開始,後來的皇帝、後宮,乃至朝臣,為了追逐權力,常常把殺戮當作家常便飯,讓這個國家充滿了太多的血腥。

第三,因為太子的母親總是被賜死,吊詭的是,北魏一個沒有子嗣的馮太后,卻成了北魏長期干政的後宮。更吊詭的是,當最後,由北魏宣武帝取消“子貴母死”制度的時候,受“子貴母死”壓抑太深的北魏後宮,竟然又出現一個胡太后,而正是這個胡太后的亂政,成為了北魏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

中華網
家與國的夢不結束,偏偏一顆心抗拒屈服!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發表回應 登錄 | 免費註冊

GMT+8, 2024-5-9 02:44

© 2015 SSKY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