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 進入手機版 | 繼續訪問電腦版

查看: 1533|回覆: 0

致富路修到了家門口(縱深·“三區三州”看脫貧⑦)

[複製鏈接]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3萬

主題

12

好友

3萬

積分

公民

發表於 2019-4-11 23:34:00 |顯示全部樓層
作為全國最大的彜族聚居區,四川涼山彜族自治州是“三區三州”典型的深度貧困地區之一。截至2018年底,涼山州實現19.9萬人脫貧、500個貧困村退出,貧困發生率降至7.1%。

摘帽在即,決戰猶酣。水泥路修到家門口,老鄉趕著羊群下了山;邊種果樹邊做工,現代農業園區打出幫扶組合拳;開展技能培訓,農民就業力量得到大提升。涼山,逐漸蹚出一條脫貧攻堅的新路子。

“對面能聽聲,相見需數日。”地處橫斷山脈核心區的涼山州,地震斷裂帶和大小河流縱橫交錯,山高坡陡谷深,一個個村寨散落在高山深谷之中。複雜的地理環境和地質條件導致交通發展極其緩慢,是涼山長期封閉、深度貧困的主要原因。

作為全國最大的彜族聚居區,涼山州是“三區三州”典型的深度貧困地區之一。截至2018年底,涼山州實現19.9萬人脫貧、500個貧困村退出,貧困發生率降至7.1%。

“做夢都沒想過現在水泥路修到了家門口”

基建先行 開辟脫貧致富路

“過去我們祖祖輩輩走泥路、爬陡坡才能出村,做夢都沒想過現在水泥路修到了家門口。”望著門口平整的新路,雷波縣簸箕梁子鄉覺普村村民沙馬子者告訴記者,過去進村全是山路,海拔落差1100多米,全程34個回頭彎,外面的客商開車根本進不來,村裏的農產品也出不去。

2017年,雷波縣下定決心硬化了通村公路,去年又加裝了安全護欄。路修好了,在駐村幹部的幫助下,沙馬子者去年養了60只土山羊,就是沿著這條路趕著羊群下山,到縣城賣了個好價錢,當年家庭收入近3萬元,摘掉了貧困的帽子。

路一通則百通。截至2018年底,全州累計投入交通建設資金260多億元,公路總里程突破2.7萬公里,州到縣三級以上公路全面暢通,水運通航里程860公里,四川最後兩座“溜索改橋”已建成通車,全面告別“溜索時代”,迎來“大橋時代”。

不僅是交通,近年來,涼山州把基礎設施建設作為脫貧攻堅的先導工程,先後實施了“交通大會戰”、水利工程建設、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寬帶鄉村”建設等項目,貧困地區水、電、路、信等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長足改善。

“去年,我的家鄉建起了明亮的彜家新寨和平整的通村路。走進貧困村民家,睡覺有床鋪、做飯有竈台、娛樂有彩電。”涼山昭覺縣慶恒村黨支部書記吉克石烏說起家鄉的變化感慨萬千。

在基礎設施建設的保障下,涼山帶領群眾修屋建房,發展產業,增收致富。僅2018年,涼山在彜區10縣302個村實施彜家新寨住房建設21353戶,並同步配套村內基礎設施、環境建設和社會事業建設。

“兩個多月掙了5000多,管理櫻桃樹的技術也學到了”

產業固本 穩定增收謀長遠

陽春三月,金沙江畔,蜿蜒前行的307省道兩旁,滿是金燦燦的油菜花。走進大涼山深處,大大小小的特色農業產業園區映入眼簾。

來到越西縣南箐鎮河坎村,這裏的旌越甜櫻桃產業示範園裏花開正旺。

“今年春天公司安排我到園區做工,兩個多月掙了5000多,管理櫻桃樹的技術也學到了!”村民阿加五哈一邊打理櫻桃樹一邊說,自家有幾畝貧瘠薄產的河灘耕地,現在成了一片充滿希望的果園。

阿加五哈是河坎村的建卡貧困戶,一家三口曾經只能靠種幾畝玉米勉強度日。而整個村受制於落後的產業水平,也一度難以找到脫貧增收的穩定途徑。

去年,旌越甜櫻桃產業示範園在河坎村建了起來,村裏的低產地都種上了經濟價值高的甜櫻桃樹。這座產業園由四川發展(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旗下的國源農投公司投資興建,占地230餘畝。園區豐產後,每畝產值將達萬元以上。

櫻桃樹苗種下了,也種下了村民們脫貧奔小康的希望。但新問題又來了。

甜櫻桃要三年才能掛果,也就是說,前三年沒有任何收入,這對村集體經濟和貧困戶們來說都是巨大的考驗。而這也是像甜櫻桃這樣高附加值的水果,在貧困地區難以落地生根的一個重要原因。

如何既能為村裏持續增收,又能解決村民們的後顧之憂?四川發展(控股)有限責任公司經過多方調研,想了個辦法:在全程負責前三年園區管護工作的同時,把村民們納入園區建設隊伍裏來。通過“以工增收、以工代訓”的方式,從根本上解決貧困戶前三年的基本收入問題。

“三年後,示範園將移交給河坎村,甜櫻桃產業將真正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支撐點,預計將帶動全村貧困戶34戶156人脫貧增收。”四川發展(控股)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鳳朝告訴記者。

據介紹,去年四川省農業農村廳整合11.16億元資金投入涼山,支持11個深度貧困縣新開工建設了一批現代農業園區,並從建基地、創品牌、搞加工等方面發力,形成幫扶組合拳。今年計劃整合1億元專項資金,聚集現代農業生產要素,支持涼山深度貧困縣農業園區提檔升級,力爭到2020年,在每個深度貧困縣建成一個高標準的現代農業產業融合示範園區。

“憑著專家支招,我有信心畝產至少翻一倍”

技能幫扶 自我造血動力足

天還沒亮,金陽縣桃坪鄉礦山村的椒農熊文超便出門了,步行兩個多小時山路趕到鄉中心校聽課。此時學校操場上已滿是村民,座位增加到300多個,後排還有近百名村民翹首以盼。

今年2月下旬,16位來自四川省農科院、四川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校的農業技術專家,把春耕生產實用課程帶到了涼山州金陽縣,這也是今年赴涼山開展科技扶貧的首批農技扶貧專家團,不僅有現場授課,專家們還帶著蟲害防治劑、保水劑等藥物,下到田間地頭,手把手傳授修枝剪枝技術。

椒農花史博家有50畝花椒,是桃坪鄉洛解村的種植大戶之一。去年終於迎來了豐產期,但由於不懂技術,加上天氣乾旱,原本平均畝產150多斤的花椒只收了40多斤。

“我們最缺的就是技術。”桃坪鄉黨委書記阿力爾傑介紹,桃坪地處金陽國家級出口青花椒質量安全示範區核心區,全鄉8000多人裏有貧困戶2399人,鄉裏脫貧全指望這2.1萬畝青花椒。但村民大多不懂修枝等技術,也不懂得科學防護,一有病蟲害往往用火燒、用刷子刷。

這次迎來了專家團,什麽樣的枝子要修、水肥比例如何搭配、病蟲害如何防治……花史博每一條都聽得特別仔細,回來後就立馬把學到的科學種植技術運用到了自家的花椒樹上。

站在田裏,花史博一邊修枝,一邊告訴記者:“只要今年雨水不差,憑著專家支招,我有信心畝產至少翻一倍。”

扶貧先扶智。在涼山州,技能幫扶不但有專家團下鄉,還有“農民夜校”。2016年,涼山州小山村創辦了四川首個“農民夜校”。幹部講政策、專家講技術、能人講經驗……“農民學員‘點菜’,夜校教師們來‘下廚’”。這種“菜單式”教學一經推出便受到農民好評,成為脫貧“加油站”。為此,涼山州專門編制了農民夜校培訓大綱,根據貧困勞動力的實際需求,開展有針對性的引導性培訓和短期實用技術培訓,提高其就業能力。

據統計,截至2018年底,涼山全州累計培訓貧困勞動力超2.5萬人,超過1.6萬名貧困勞動力通過培訓考核取得合格證、職業技能資格證、特種行業操作證等證書,獲得了脫貧致富的“敲門磚”。去年涼山州轉移輸出農村剩余勞動力129.56萬人,實現勞務收入218.27億元,其中輸出貧困勞動力6.1萬人,實現勞務收入9.3億元。

人民網
家與國的夢不結束,偏偏一顆心抗拒屈服!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發表回應 登錄 | 免費註冊

GMT+8, 2024-4-18 17:33

© 2015 SSKY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