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1|回覆: 0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

[醫學研究] 浸大研新藥傳遞方式治阿茲海默症

[複製鏈接]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3萬

主題

12

好友

3萬

積分

公民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3-12-8 00:02:2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本港步入高齡化社會,有逾10萬名長者患有常見慢性病「阿茲海默症」。浸會大學成功開發可紓緩病情的新型藥物傳遞方式「Fe65-外泌體-柯諾辛鹼-B」,研究發現患病的小鼠經注射後,能恢復25%認知和活動能力,空間學習能力和記憶力皆有改善。負責研究的學者表示,目前已申請藥物專利,將探討研發口服藥或無痛注射的可行性,冀3年內完成前期測試並展開臨床研究。

阿茲海默症是一種常見的認知障礙症,患者的腦細胞會退化並死亡,惟目前並無藥物根治。浸大中醫藥學院昨公布,成功開發治療阿茲海默症的新藥傳遞方式「Fe65-外泌體-柯諾辛鹼-B」,利用從生物細胞釋放的細胞外囊泡「外泌體」,傳遞生物活性化合物「柯諾辛鹼-B」至患者大腦,改善其認知功能和運動能力。

從中藥鈎藤提取化合物

團隊於兩年前,運用患有阿茲海默症的小鼠群進行動物測試,先從中草藥「鈎藤」中提取「柯諾辛鹼-B」,將其載入經改造的「外泌體」後注射至小鼠體內,並與5種分別注射「改造外泌體—薑黃素」等其他藥理的小鼠,進行莫斯理水迷宮等測試,比較牠們的記憶和空間能力,發現被注射「柯諾辛鹼-B」的小鼠恢復25%認知和活動能力,空間學習及記憶力亦有改善。

浸大中醫藥學院副院長(教與學)李敏解釋,阿茲海默症患者因大腦積聚澱粉樣蛋白等,破壞細胞組織的蛋白質,導致其逐漸出現記憶力衰退、語言喪失、運動障礙等;「柯諾辛鹼-B」能促進細胞自噬活動,即由人體細胞自行代謝受損的細胞,「自噬可幫助清除大腦裏的有毒積聚物,預防神經退化,降低發病機會」,「外泌體」則能引導藥物穿過血腦屏障,使藥物順利進入大腦,被神經元攝取達至修復作用。

最快3年後展臨床研究

中草藥「鈎藤」被視為中醫方劑中的「君藥」,即藥力最強,藥方中最重要的藥物,本身具有緩解炎症的作用。李敏表示,鈎藤中能提取的「柯諾辛鹼-B」含量不高,約1000公斤鈎藤才能提取10克「柯諾辛鹼-B」,「製藥時要大量使用,單單用純鈎藤提取,對資源浪費很大」,故未來會持續採用人工合成方法研製。

團隊今年初成功申請專利,目前完成細胞及動物測試,將展開慢性毒性測試等前期研究,料最快3年後展開為期7至10年的臨床研究,獲得藥物認證並投入市場預計耗時至少10年。

李敏表示,本港人口老化情況嚴重,相信患阿茲海默症的長者有增無減,對藥物需求殷切,「老人神經退化疾病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家庭經濟負擔和社會負擔,是一個沉重的『包袱』」,未來將探討研發可抵禦消化系統的口服藥或無痛肌肉注射藥物,回應社會需求。

星島日報
家與國的夢不結束,偏偏一顆心抗拒屈服!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發表回應 登錄 | 免費註冊

GMT+8, 2024-5-3 18:31

© 2015 SSKY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