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屋多戶 工夫倍增
【明報專訊】繼本報率先揭發統計處前線人員涉嫌在就業等調查上造假,有統計員向本報表示,大批統計員上門調查時,一旦遇上「劏房」戶,便會訛稱「無人應門」而不做調查。因為,調查「一劏四」的住戶,按統計員的工作指標只算是一宗個案,卻要做4份問卷,不合「化算」,因而造假,令香港政府的重大數據,長年沒有反映最基層劏房戶的實况。
社區組織協會主任何喜華對本報說,他一直質疑統計處的劏房數據偏低,「這幾年我特別留意,會花時間問街坊,有否接受過統計處家訪,換來的回應是幾乎沒有」。
質疑數據偏低 何喜華﹕街坊鮮受訪
此外,就本報昨天報道「統計處調查涉造假」,統計處昨午向傳媒發出新聞稿,表示正調查事件,適時會向外公布,以釋除疑慮。不過,統計處上周五回覆本報時稱,由於有上司監督,因此統計員「不會出現迴避進入劏房單位調查」的情况,而統計處昨晚再次回覆本報時,則承認統計員若在一宗受訪個案中遇上4個劏房戶,須採訪4份問卷,處方只會視為一宗個案。審計署發言人表示關注有關統計處造假的報道,並會密切關注事件。
統計處﹕調查事件 審計署﹕密切關注
本報過去半年先後訪問3名不願披露姓名的助理外勤統計主任(簡稱統計員,化名A、B、C小姐),她們披露統計處前線人員的造假行為。根據慣例,統計處每月會從資料庫抽選約9000個住址做「綜合住戶統計調查」,交由全體統計員家訪。統計員A小姐表示,統計員上門調查時,萬一遇上劏房戶,大多會「過門不入」。
A小姐解釋說﹕「假設做一個單位(調查)要做20分鐘,如果『當黑』,碰上是一劏三,甚至一劏四的劏房,工作時間便會增加兩三倍。就算成功完成4間劏房,根據工作記錄表制度(time-log sheet),也只算完成一宗個案,所以同事便索性瞞報。」
遇劏房虛報摸門釘或稱「空置」
她稱,總之「一見到單位大門有數個門鐘,便會心知不妙掉頭走。上報時只當作一個單位,不如實報是劏房,同時虛報未能聯絡受訪戶,或撒謊稱『保安員指單位空置』」。她又說,雖然指引要求統計員須訪問「未能聯絡的受訪戶」前後共4次才可結束調查,但統計員一般會繼續訛稱「之後經3次造訪都無法聯絡戶主」。
跟足指引家訪 同事怪「做壞規矩」
A小姐說,多年前她初入行,做老實人,所有問卷都跟足指引,「一打開門,單位裏面住了十三四戶,都會照做。做了幾次才訪問了八九戶,有時花上1個小時才訪問5戶」。其後,同事知悉她是勤力工作後,反怪她做壞規矩。因為,日後有統計員可能需要再次訪問這個單位,會「連累」他們往後無法再造假。
1992年至2005年擔任統計處長的何永煊回覆本報表示,統計處應深入調查,「前線收集的數據是『磚頭』,如果這些資料造假,個個『磚頭』都死,問題很大」。他說,記憶中,沒有經歷過有人有意識地嚴重造假。
前統計員﹕九成前線職員曾造數
立法會公民黨議員陳家洛認為,統計處涉嫌系統性造假,極為嚴重,會令香港在國際社會蒙羞,促請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立即嚴肅調查。立法會議員王國興認為事件性質嚴重,若統計員造假情况普遍,應由審計署立刻調查。
此外,有不具名的前統計員昨致電有線電視表示,統計處「九成前線職員」曾經造數,比如家訪時遇到一個多人家庭,便會自行亂填資料。當問到就業問題時,為了盡快完成工作,也會揑造答案或誘導受訪者回答,把受訪者剔除出失業大軍。上述說法與本報昨天報道的統計員造假手法可謂如出一轍。
http://news.sina.com.hk/news/20130108/-2-2866350/1.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