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持有債券比重過高 實物黃金儲備太少
外匯儲備當前該不該增持黃金(市場觀察)
中國是世界外匯儲備第一大國,在美元、歐元等國際貨幣不斷貶值背景下,中國擁有的3萬多億美元外儲資産正面臨大幅縮水的困擾。最近黃金價格下跌,有業內人士建議應趁此機會以外匯購入黃金,提高黃金在外儲中的比重。但也有觀點認為,增持黃金只是調整了外儲結構,並未解決總量過大的問題。而且,在國際市場購買黃金有風險。
外儲過多造成負擔
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中國能擁有充足外匯儲備,説明國際清償能力和金融風險應對能力較強,同時國家進口和企業“走出去”也有充足的資金保障。然而,凡事過猶不及,外儲過多也是負擔,並可能引發其他問題。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謝太峰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外儲增加多,央行就要投入更多的基礎貨幣從商業銀行買更多外匯。專家指出,過多投放貨幣,容易引發通貨膨脹和貨幣貶值,也成為流動性過剩的誘因之一。
為保障資産的安全性,目前美國國債是外儲的重要投資對象。眾所週知,美國政府為稀釋鉅額債務,已陷入了“發債—通脹—稀釋債務—又發債—再通脹”的惡性迴圈中。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研究員丁一凡指出,所謂量化寬鬆,實際上就是印鈔票,這意味著美國政府把它的鉅額公共債務部分轉嫁到外國債權和本國債權人手上。
美國的這種賴賬之舉不僅將部分債務負擔讓中國這一大債權國承擔,還令中國外儲中大量的美元資産大幅縮水。據了解,目前外儲構成中,美元和歐元資産佔很大比重。
抓住時機擴大黃金儲備
一段時間以來,社會上要求調整外儲結構的呼聲越來越強烈。很多人認為,黃金是對衝美元貶值風險的最佳工具,建議儘快增持黃金在外儲中的比重。經濟學家厲以寧曾經表示,外匯儲備可以擴大為外匯黃金儲備。特別是黃金價格下跌時,應抓緊時間以外匯購入。
相關資料顯示,現今世界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的央行,均大規模持有實物黃金。目前美聯儲持有黃金儲備佔比為75.1%,位列全球第一;德國央行持有黃金排名第二。相比而言,中國外匯儲備中黃金佔比不到2%。
蘭格經濟研究中心分析師陳克新分析説,一個國家合理的外匯儲備構成,應當包括現金、債券、黃金等多個方面,以分散風險。目前來看,中國外匯儲備中,其他國家債券比重過高,而實物黃金儲備太少。
“以往中國央行之所以不願增持黃金,一個主要理由是怕黃金價格因此暴漲。但是,現今出現了一個可以被中國央行利用,從容不迫大規模增持實物黃金的極好時機”,陳克新説,央行可以借助國際投行做空能量,利用每次金價跌落尤其是大幅暴跌的有利時機,大規模增持實物黃金,堅持現貨市場與期貨市場兩個方面同時購進,並以實盤為主。
在國外買黃金有風險
但增持黃金也存在風險。謝太峰對記者説,黃金本身不能生息獲利,還得花保管費。更重要的是,在國外買的黃金很難運回國內。
“用外匯買黃金,只能在國際黃金市場買。現在世界有五大黃金市場,如果用美元買就得在美國的紐約和芝加哥交易所進行交易,但美國不讓隨便把黃金運回國內,我們還得向他們交保管費”,謝太峰介紹説,有國家在別的國家買黃金後一直沒見到黃金實物,長時間過後懷疑自己是否真的有這筆黃金。黃金只有存在本國金庫中才是真正的財富。在目前體制下買黃金是有風險的。
謝太峰認為,當務之急是想辦法縮減外儲規模過大的問題。他提出兩條建議,一是用外匯進口國內需要的資源類産品以及消費品,因國內物價比美國高。從美國等國家多進口産品時,一方面可以平抑國內物價,讓國內貨幣回籠,另一方面也減輕了外儲過多的負擔。
謝太峰説,從匯率角度看,外儲中美元資産是在縮水,但因美國國內物價穩定,所以在美國購買産品,或者在國際市場購買用美元計價的産品時,外儲中美元資産的實際價值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
“另一個減少外儲規模的辦法是,改變結售匯制度,藏匯於民。同時改變以出口和投資為主的經濟發展模式,實現靠消費拉動經濟增長。如果經濟增長依然依靠投資和出口,今後外儲還得增加,購買多少黃金也解決不了根本問題。”謝太峰表示。
中國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