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5069|回覆: 1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

[醫療事故] 術後死亡率 伊院「雙冠軍」

[複製鏈接]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3萬

主題

12

好友

3萬

積分

公民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3-1-20 13:25:3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東方日報專訊】醫院管理局一一∕一二年度《手術成效監察計劃》報告昨出爐,公立醫院整體外科手術表現有進步,但食道切除手術死亡率飆升。在十七間急症醫院中,伊利沙伯醫院、屯門醫院、聯合醫院及廣華醫院表現差強人意,九龍區龍頭醫院伊利沙伯醫院在醫生流失率高及深切治療病床不足下,首次包辦急症及非急症病人術後死亡率最高的醫院。有公立醫院外科部門主管分析,外科急症量趨升,但醫管局自沙士後偏重內科,「依家都係靠班兄弟頂住」。


醫管局手術成效監察計劃總監袁維昌指,去年二萬四千多名病人在公院做大型或超大型手術,百分之二點五即六百零八人術後卅日內死亡,較上年度微跌零點三個百分點。急症手術死亡率為百分之九點一,較上年度微跌零點八個百分點,而非急症術後死亡率則與上年度相若。


十七間公院中,聯合醫院、屯門醫院及伊利沙伯醫院急症手術死亡率高於全港公院基數,而非緊急手術則是廣華及伊院「包尾」,廣華術後併發症是全港最高。伊院無論急症或非急症手術均是表現最差,與該院去年流失多名資深外科醫生、深切治療部病床嚴重不足,但服務量不減有關。該院去年急症病人手術數目高達六百三十多宗,僅次全港之冠屯門醫院的六百五十五宗。


院方反駁數據不公

據悉,該局舉行內部研討會交代「成績表」,伊院羅列各方數據解畫。有在場資深外科醫生透露,有伊院高層在會上質疑,藉計劃量度本港涉及急性血管及創傷個案的外科手術成效不恰當,當中無計算人手、病床及病人數目,單以數據判定醫院表現不公平,其言論隨即惹來在場人士掌聲支持。他認為,若計劃同時計算無做手術病人的死亡率較公平,但要比現時投放多三至四倍資源。


屯院外科部門主管文志衛指該院非緊急手術有進步,但急症手術「差咗」,六十多病人術後卅日內死亡,多是腸胃穿、腸胃缺血等,死亡率約一成,比上年度升兩個百分點。


揭示資源分配不均

文指出,屯院與伊院外科急症病人數目是公立醫院最多,「一晚收卅個急症」,醫管局自沙士後將資源偏重內科,壓縮外科人手及病床,最終人手不足,手術室節數不夠,「外科病房長期爆滿,原本卅人病房收到五十人,術後護理點會好?」他認為計劃有參考價值,亦希望醫管局正視資源分配不均問題。


報告又指,公立醫院多項大型外科手術比外國優勝,但食道切除手術死亡率比上年度飆升五個百分點,醫管局仍未知「死因」。中文大學外科學系上消化道外科主任吳國偉分析,食道切除術在國際上死亡率介乎百分之五至十,本港則是百分之六,與國際數據接近,「唔係今次太差,而係往年太好」,加上僅九十七人進行手術基數太低,稍多一、兩名病人死亡便推高死亡率。


伊利沙伯醫院改善措施

★在下一年度增聘3.5位副顧問醫生、2位駐院醫生、5位資深護師及11位註冊護士
★改善術後護理病房等外科病房環境,防止病人交叉感染
★加強深切治療服務支援,讓接受緊急手術後病人能有更適切治療及護理
★計劃在下一年度增加10節手術室節數,5節為非急需癌症手術,5節為急症手術,縮短病人等候手術時間
★彈性調配及增聘人手,紓緩醫護人員壓力

http://www2.news.sina.com.hk/news/20130120/-2-2876386/1.html


家與國的夢不結束,偏偏一顆心抗拒屈服!

3萬

主題

12

好友

3萬

積分

公民

2#
發表於 2013-1-20 13:27:16 |只看該作者
公院「揀病人」 少做少錯

【東方日報專訊】【本報訊】醫管局每年花三至四百萬元進行《手術成效監察計劃》,令公立醫院疲於奔命保住「招牌」。據悉報告發現有醫院在緊急及非緊急手術中,高風險病人手術數目比往年少,或涉「少做少錯」及「做靚盤數」。
監察計劃「逼」醫院造數

一位公立醫院外科部門主管承認,部分公院的外科愈來愈多「揀病人」施手術情況,即不為高死亡風險病人做手術,但不代表是「整靚盤數」,反而是因有《手術成效監察計劃》,令醫護決定做手術前多個參考:「以前來者不拒,明知得百分之十成功嘅手術都做咗先,依家有監察報告,決定前會諗多一諗,九成死嘅仲博唔博,咁唔係一定係怕整差盤數,而係多一點常理判斷,既為病人好,又令家屬明白做同唔做(手術)風險。」

對於不少人批評《手術成效監察計劃》原意是監察醫院手術水平,最後間接迫使醫院造數。有公立醫院資深外科專科醫生分析,從整個風險評估系統角度來說,監察報告仍有一定作用:「每個臨床同事都有唔同心態,部分人本住仁心仁術,九成五會失敗嘅手術都做,博咗先算,但無諗過咁做會唔會消耗緊醫院資源,同埋對病人係咪好事呢?」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質素及標準)邱家駿指,計劃本身有調節手術高風險因素,例如病人年齡、過往病史、化驗報告等,不存在有醫院為「造靚盤數」而選擇病人,所有醫護人員以拯救病人性命為己任。

http://www2.news.sina.com.hk/news/20130120/-2-2876385/1.html

監察計劃是幫助醫院
家與國的夢不結束,偏偏一顆心抗拒屈服!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發表回應 登錄 | 免費註冊

GMT+8, 2024-4-26 11:33

© 2015 SSKY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