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 進入手機版 | 繼續訪問電腦版

查看: 1723|回覆: 0

[創業頻道] 矽谷初創大調查:英雄也問出處?

[複製鏈接]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1萬

主題

44

好友

1萬

積分

公民

律   師

發表於 2013-9-28 17:20:44 |顯示全部樓層
矽谷初創大調查:英雄也問出處?.jpg


本文由Sarah McBride採寫,Jonathan Weber, Frank McGurty和Leslie Gevirtz編輯。

矽谷(硅谷)的故事總是具有這樣的傳奇色彩:無論你的社會階層、教育、種族、國籍或其他的各種因素,只要你是人才,便能出人頭地。的確,這是矽谷的核心精神:只要有智慧、野心和偉大的想法,任何人都可以籌集資金開公司。

但若細細琢磨便可發現事實是,在創業界取得成功的關鍵,並不與其他精英行業有太大的出入。名牌大學的學歷,良好的職業紀錄,重量級的人脈和偉大的想法同等重要。帶著旅行箱和夢想前來的無名小卒最終功成名就的故事從來都不普遍。

根據路透社對矽谷2011至2013上半年獲得從該地區五大投資公司“A輪”融資的88家創業公司的調查報告,其中70家公司的創始人具有明顯的傳統矽谷特質。

路透社調查報告.png


矽谷特質指的是,創始人通常已在大型科技公司擔任要職,或曾在規模較小卻人脈資源廣泛的公司任職,或已有成功創業經驗,或是斯坦福(史丹佛)大學、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大學其中一所院校的畢業生。投資公司如Accel Partners, Andreessen Horowitz, Benchmark Capital, Greylock Partners和Sequoia Capital注資支持的在北加州的科技企業中,高科技企業家普遍比多數人有更高的受教育程度。

而來自波蘭的Fido Labs的創始人Michal Wroczynski在額外花費了很多個月籌款努力後,終於於2012年底和今年年初獲得資金。他坦言:“從具有大型人際資源的大學畢業是極大的財富。”

當然也有非矽谷特質的“圈外人”成功的例子。Larry Ellison便在芝加哥中產環境中長大,懷揣2000美金開創甲骨文。蘋果公司創辦人Steve Jobs雖在矽谷長大卻也來自工薪階層。

近年來,新一波的以Y Combinator為代表的初創企業孵化器,正在向來自不同背景的企業家伸出援助之手,包括咨詢、牽線、介紹以及提供種子資金。Y Combinator的創始人之一Paul Graham說:“我們為許多缺少資源和渠道的創業公司獲得更好的業內外聯結,但我們注資的多數公司本生就有著矽谷背景,並擁廣泛的人脈資源。”

當然,往往有著良好人脈資源的人士通常不負投資人的期望,畢竟無論關系多硬,要想要獲取名校學歷或大公司的青睞,必須要有點真材學識和雄心壯志。

風險投資家一再強調廣泛的人脈並不是創業公司成功的要訣,著名風投人Horowitz說:“我不認為從哈佛或麻省理工畢業就意味著擁有良好的人脈資源,Facebook創始人Mark Zuckerberg雖曾在哈佛上學,卻也未曾與矽谷接觸,直到Sean Parker引薦他。”

從頂級學校畢業,或進入一家比如Google的牛逼公司可以說明一個人的競爭力,但是這些都不是成功的要訣,Horowitz說但投資人在注重想法的同時也注重需要讓這個想法實現的人,所以這個人必須具有一定程度的資質和聲譽,同時舉例共同創立互聯網先驅Landscape Communications的合夥人Marc Andreessen, “Andreessen從伊利諾伊大學畢業的時候,並不認識任何人,但人們卻對他的工作十分認可”。

“矽谷就是有這樣的魔力能夠發掘偉大的想法並支持這些想法的實現,”Greylock的Joseph Ansanelli描述道:“沒有比矽谷更加任人唯賢的地方了。 ”

盡管如此,像Andreessen和Jobs背景一般、白手起家的仍然是矽谷中的少數。今天的谷初創中,更典型的是類似Instagram的聯合創始人Kevin Systrom的企業家 ,從斯坦福到Google,直至如今矽谷初創,可謂陽關大道通羅馬。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學院教授Ross Levine說,創業者通常比工薪人士來自收入及教育更好的家庭。他的“全國青少年縱向調查研究”表明,選擇創業的人士來自的家庭平均年收入(1979年為例)為$88,711,而當年美國家庭平均年收入為$67,548。

風險資本家的投資渠道也免不了熟人介紹,紅杉資本的合夥人Mike Moritz描述了7月當該公司如何決定投資雜貨快遞公司Instacart的過程。“與很多投資都一樣,一個朋友的朋友找到我們,告訴我們有某個項目,並鼓勵項目的發起人和我們見面聊聊。一步一步,就水到渠成了。”在互聯網界,是否通過引薦打入矽谷是至關重要的。

分析公司Mixpanel聯合創始人Suhail Doshi用自身的例子告訴我們他是如何在矽谷成功的。當他在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讀書的時候,通過互聯網聊天室與來自初創公司Slide的工程師聊上了天,並之後獲得了Slide的實習機會。Slide是由天使投資人和Paypal的創始人之一Max Levchin共同投資的,這一段實習經歷以及同Levchin的私人關系,成為了Suhail Doshi成長過程中的寶貴財富。在Y Combinator工作了一段時間後,便能從頂級風投公司籌集超過1000萬美元的資金。Doshi說:“他是我的超級導師,他在每一輪籌款時為我提供了指導。”Levchin本人則是在從伊利諾伊大學畢業後遇到了企業家兼投資人的Peter Thiel,與他共同創立了Paypla,自此入駐矽谷。

創始人們總是在摸爬滾打地拓展著自己圈子的縱深,而每個人的方式卻不盡相同。Brit Morin為她的手工藝網站Brit & Co. 在2011年上線後的幾個月,即籌得款項125萬美金,今年年初再次獲得630萬美金的投資。投資方包括由Theil創始的曾經支持過Facebook的Founders Fund。Morin的丈夫Dave曾是基金的早期員工,並而後創辦了社交網站Path。當被問到是否她的人際關系幫助她獲得資金時,她說沒有一個風投會對商業策略不清晰的公司投錢。

羅馬尼亞移民Gheorge的故事也頗具啟發性。他在1989年移居美國,遇到Horowitz時已經創辦了一家數據庫營銷公司和一家預測分析公司(兩家公司後被收購),也曾在軟件公司SAP任首席技術員,並在頂級風投企業Greylock的孵化下創業。“Andrew是第一個投資我創業的人,不像紐約,矽谷對你的背景有一定的期待。”他說。

36kr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發表回應 登錄 | 免費註冊

GMT+8, 2024-4-18 08:56

© 2015 SSKY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