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76|回覆: 0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

[港澳時評] 勞工短缺?輸入外勞事在必行?

[複製鏈接]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1萬

主題

44

好友

1萬

積分

公民

律   師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3-11-21 19:40:0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勞工短缺?輸入外勞事在必行?.jpg
工聯會請當局優先解決港人就業的根本問題(圖片來源:中評社)


陸頌雄

香港政府日前推出了人口政策諮詢文件,在文件中政府指出了現時人口結構情況及未來挑戰,具體政策著墨不多,就算有,也是諮詢應不應做,除了是第四章提及輸入低技術勞工,有一段令勞工界看起來特別刺眼不安:“須採用甚麼措施以更有效地輸入勞工”,難道政府擴大輸入外勞事在必行,問題只是如何做而已。政府建議擴大輸入外勞的基礎是認為香港勞工短缺,事實又真的如此嗎?我們又應如看待這個問題呢?


現象與本質

政府數據顯示現時有七萬多個職位空缺,按年上升9.9%,如果這就簡單說明勞工短缺,就未免是太片面了。因為從另一角度看,失業人口是十三萬多,遠超職位空缺,其次,婦女的勞動參與率只有約51%,少數族裔的比例就更低,青年失業仍長期於較高水平,由此可見香港仍有大量的潛在勞動力,問題是我們政府做好職業培訓、職業配對和相關支援措施了嗎?

原來所謂的勞動力不足,實質的問題是勞動力錯配和勞動力未能投入市場,我們應從現象發現本質,而不是懶惰式思考,簡單地以擴大輸入外勞來解決表面問題。必須指出的是,按現時的一般就業政策和輸入內地專才計劃,不包括家庭外傭,2012年也有超過八萬多名的輸入外勞。我們接觸過不少基層婦女,由於需要照顧年幼的子女,但現時課餘托管服務不足,就算有的費用也不便宜,再加上工資也不高,在計算“成本效益”後,她們選擇留在家中照顧子女,這是婦女就業率偏低的一個原因之一。又有一些例子,建造業部份工種缺人,也同時有人報名參加培訓,但卻由於請不到導師而導致幾個月來遲遲未能開班,造成有心入行的人未能盡快開工。更主要的問題是,一些行業長期以來不合理的工作文化和影響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環境,例如飲食業下午時段的無薪落場安排、零售業超過十小時連續站立無休息、無償加班等,這些都令不少人就算面對這些“職立空缺”也會卻步不前。


“勞工短缺”一定是壞事?

退一步說,就算部份行業真的勞工短缺,一定是壞事嗎?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命題。過去一段相當長的時間,由於勞動力供過於求,人浮於事,形成“強資本,弱勞工”的勞資關係,基層工資被壓價甚至連基本法訂權益也不保,分享不到經濟發展的成果之餘,有些更連通賬也追不到,實質工資不增反跌。近一兩年,由於經濟好轉,導致部份行業出現“缺人”,甚至加薪“搶人”的情況,令一些勞動強度力大、厭惡性和工時長行業如建造、清潔、零售、洗碗等工資都有較佳的增長,其實這都是“追落後”而已。當社會大眾明白某些工種的厭惡和辛勞,絕非多數人所能接受,其實洗碗月薪過萬,建造技術工人日薪過千就無需大驚小怪,而事實上這類工種在經濟發達地區工資一點也不低。由此可見,局部性的“勞工短缺”有利於改善“強資本,弱勞工”的局面,迫使僱主改善待遇和工作環境,亦能促使業界動腦筋提升生產效率。例如建造業部份工種適合女性擔任可以多加推廣,部份工程環節如扎鐵可搬入室內空調環境進行。反之,如果放寬輸入外勞政策,僱主就無需改善工資待遇,只需循例登個廣告或辦個所謂招聘會,然後在當然招不到人的情況下“合法地”輸入外勞,在勞動力供求關係失去平衡後,打工仔還有甚麼討價還價的空間?打工仔權益勢必受嚴重的剝削。


自相矛盾

政府早前訂出貧窮線,口口聲聲重視貧窮問題,特別是在職貧窮。其實扶貧首應改善就業和薪酬待遇,如果政府一意孤行擴大輸入外勞,意味著工人可能被打爛飯碗保,保著飯碗的也加薪無望。這樣再多的扶貧措施也是枉然,自己拖自己的後腿,莫過於此。

作者為工聯會權益委員會委員、元朗區議員

中評社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發表回應 登錄 | 免費註冊

GMT+8, 2024-5-3 07:23

© 2015 SSKY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