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 進入手機版 | 繼續訪問電腦版

查看: 2700|回覆: 59

[戰術戰略] 六韜

[複製鏈接]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3萬

主題

12

好友

3萬

積分

公民

發表於 2016-7-5 17:55:00 |顯示全部樓層
文韜·文師

文王將田,史編布蔔曰:“田於渭陽,將大得焉。非龍、非螭,非虎、非羆,兆得公侯。天遣汝師,以之佐昌,施及三王。” 

文王曰:“兆致是乎?” 

史編曰:“編之太祖史疇,為禹占,得臯陶兆比於此。” 

文王乃齋三日,乘田車,駕田馬,田於渭陽,卒見太公,坐茅以漁。 

文王勞而問之曰:“子樂漁也?” 

太公曰:“臣聞君子樂得其誌,小人樂得其事。今吾漁甚有似也,殆非樂之也。” 

文王曰:“何謂其有似也?” 

太公曰:“釣有三權;祿等以權,死等以權,官等以權。夫釣以求得也,其情深,可以觀大矣。” 

文王曰:“願聞其情。”太公曰:“源深而水流,水流而魚生之,情也。根深而木長,木長而實生之,情也。君子情同而親合,親合而事生之,情也。言語應對者,情之飾也;言至情者,事之極也。今臣言至情不諱,君其惡之乎?” 

文王曰:“惟仁人能受至諫,不惡至情,何為其然!” 

太公曰:“緡微餌明,小魚食之;緡調餌香,中魚食之;緡隆重餌豐,大魚食之。夫魚食其餌,乃牽於緡;人食其祿,乃服於君。故以餌取魚,魚可殺;以祿取人,人可竭;以家取國,國可拔;以國取天下,天下可畢。嗚呼!曼曼綿綿,其聚必散;嘿嘿昧昧,其光必遠。微哉!聖人之德,誘乎獨見。樂哉!聖人之慮,各歸其次,而樹斂焉。” 

文王曰:“樹斂若何而天下歸之?” 

太公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則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則失天下。天有時,地有財,能與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歸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難,救人之患,濟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歸之。與人同憂、同樂、同好、同惡者,義也;義之所在,天下赴之。凡人惡死而樂生,好德而歸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歸之。” 

文王再拜曰:“允哉,敢不受天之詔命乎!”乃載與俱歸,立為師。

譯文

周文王準備去打獵,太史編占蔔以後說:“您這次到渭河北岸打獵,將會得到巨大的收獲。所獲得的不是龍,不是彨,不是虎,也不是熊,而是要得到一位公侯之才。他是上天賜給你的老師,輔佐您的事業日漸昌盛,並將施恩加惠於您的子孫後代。”

文王問:“占蔔的結果果真有這麽好嗎?”

史編回答說:“我的遠祖史疇曾為禹占蔔,結果得到臯陶。那次的征兆正與今天的相似。”

文王於是齋戒三天,然後乘著獵車,駕著獵馬,到渭水北岸打獵。終於見到了太公正坐在長滿茅草的河岸邊釣魚。

文王上前慰勞並詢問:“先生喜歡釣魚嗎?”

太公回答說:“我聽說君子樂於實現自己的抱負,平凡人樂於做好自己的事情。現在我釣魚,與這個道理很相似,並不是真正喜歡釣魚。”

文王問:“這兩者之間有何相似之處呢?”

太公回答說:“釣魚比如人事,有三種權術。用厚祿收買人才,如同用餌釣魚;用重金收買死士,也如同用餌釣魚;用官職招攬人才,也如同用餌釣魚。凡是垂釣,目的都是為了得魚,其中的道理十分深奧,從中可以看到大的道理。”

文王說:“我願意聽聽這深奧的道理。”

太公回答說:“水的源流深,水流就不息,水流不息,魚類就能生存,這是自然的道理;樹的根須深,枝葉就茂盛,枝葉茂盛,果實就能結成。這也是自然的道理;君子情投意合,就能親密合作,親密合作。事業就能成功,這也是自然的道理;言語應對,是用來掩飾真情的,能說真情實話,才是最

好的事情。現在我說的都是真情實話,毫無隱諱,恐怕會引起您的反感吧?”

文王說:“只有具備仁德品質的人才能接受直率的規諫,而不厭惡真情實話。我怎麽會反感呢?”

太公說:“釣絲細微,魚餌可見,小魚就會上鉤;釣絲適中,魚餌味香,中等大小的魚就會上鉤;釣絲粗長,魚餌豐盛,大魚就會上鉤。魚要貪吃香餌,就會被釣絲牽住;人要得到君主俸祿,就會服從君主任使。所以用香餌釣魚,魚便可供烹食;用爵祿網羅人才,人才就能盡為所用;以家為基礎取國,國就能被據為己有;以國為基礎取天下,天下就可全部征服。可嘆啊!土地廣大,國祚綿長,它所積聚起來的東西,最終必將煙消雲散;默默無聞,不動聲色地暗中準備,它的光芒必將普照四方。微妙啊!聖人的德化,就在於獨創地、潛移默化地收攬人心。歡樂啊!聖人所思慮的事情,就是使天下人人各得其所,而建立起各種爭取人心的辦法。”

文王問道:“該制定什麽辦法才能使天下歸心呢?”

太公回答說:“天下不是一個人的天下,而是天下所有人共有的天下。能同天下所有人共同分享天下利益的,就可以取得天下;獨占天下利益的,就會失掉天下。天有四時,地有財富,能和人們共同享用的,就是仁愛。仁愛所在,天下之人就會歸附。免除人們的死亡,解決人們的苦難,消除人們的禍患,解救人們的危急,就是恩德。恩德所在,天下之人就會歸附。和人們同憂同樂,同好同惡的,就是道義。遭義所在,天下之人就會爭相歸附。人們無不厭惡死亡而樂於生存,歡迎恩德而追求利益,能為天下人謀求利益的,就是王道。王道所在,天下之人就會歸附。”

文王再次拜謝後說:“先生講得太好了。我怎敢不接受上天的旨意!”

於是,把太公請上獵車,一起回到國都,並拜他為師。
標簽
六韜
家與國的夢不結束,偏偏一顆心抗拒屈服!

3萬

主題

12

好友

3萬

積分

公民

發表於 2016-7-5 17:56:19 |顯示全部樓層
文韜·盈虛

文王問太公曰:“天下熙熙,一盈一虛,一治一亂,所以然者,何也?其君賢不肖不等乎?其天時變化自然乎?” 

太公曰:“君不肖,則國危而民亂,君賢聖則國安而民治,禍福在君不在天時。” 

文王曰:“古之賢君可得聞乎?”太公曰:“昔者帝堯之王天下,上世所謂賢君也。” 

文王曰:“其治如何?” 

太公曰:“帝堯王天下之時,金銀珠玉不飾,錦繡文綺不衣,奇怪珍異不視,玩好之器不寶,淫佚之樂不聽,宮垣屋室不堊,甍、桷、櫞、楹不斫,茅茨偏庭不剪。鹿裘禦寒,布衣掩形,糲糧之飯,藜藿之羹。不以役作之故,害民耕織之時。削心約誌,從事乎無為。吏忠正奉法者,尊其位;廉潔愛人者,厚其祿。民有孝慈者,愛敬之;盡力農桑者,慰勉之。旌別淑慝,表其門閭。平心正節,以法度禁邪偽。所憎者,有功必賞;所愛者,有罪必罰。存養天下鰥、寡、孤、獨,振贍禍亡之家。其自奉也甚薄,共賦役也甚寡。故萬民富樂而無饑寒之色,百姓戴其君如日月,親其君如父母。” 

文王曰:“大哉,賢君之德也。”

譯文

文王問太公說:“天下紛雜熙攘,有時強盛,有時衰弱,有時安定,有時混亂,其所以這樣,是什麽緣故?是由於君主賢明與不肖所致呢?是因為天命變化自然遞嬗的結果呢?”

太公回答說:“君主不賢,則國家危亡而民眾變亂;君主賢明,則國家安定而民眾順服。所以,周家的禍福在於君主的賢與不賢,而不在天命的變化。”

文王問道:“古時賢君的事跡,可以講給我聽聽嗎?”

太公回答說:“從前帝堯統治天下,上古的人都稱道他為賢君。”

文王問道:“他是怎樣治理國家的?”

太公回答說:“帝堯統治天下時,不用金銀珠玉作飾品,不穿錦繡華麗的衣服,不觀賞珍貴奇異的物品,不珍視古玩寶器,不聽淫佚的音樂,不粉飾宮庭墻垣,不雕飾甍桷椽楹,不修剪庭院中的茅草。以鹿裘禦寒,用粗布蔽體,吃粗糧飯,喝野菜湯。不因征發勞役而耽誤民眾耕織。約束自己的欲望,抑制自己的貪念,用清靜無為治理國家。官吏中忠正守法的就升遷其爵位,廉潔愛民的就增加其俸祿。民眾中孝敬長者、慈愛晚輩的給予敬重,盡力農桑的予以慰勉。區別善惡良莠,表彰善良人家,提倡心誌公平,端正品德節操,用法制禁止邪惡詐偽。對自己所厭惡的人,如果建立功勛同樣給予獎賞;對自己所喜愛的人,如果犯有罪行也必定進行懲罰。贍養鰥寡孤獨,賑濟遭受天災人禍之家。至於帝堯自己的生活,則是十分儉樸,征收賦稅勞役微薄。因此,天下民眾富足安樂而沒有饑寒之色,百姓擁戴他如同景仰日月,親近他如同親近父母。”

文王說:“偉大呀!帝堯這位賢君的德行。”
家與國的夢不結束,偏偏一顆心抗拒屈服!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3萬

主題

12

好友

3萬

積分

公民

發表於 2016-7-5 18:06:03 |顯示全部樓層
文韜·國務

文王問太公曰:“原聞為國之大務,欲使主尊人安,為之奈何?” 

太公曰:“愛民而已。” 

文王曰:“愛民奈何?” 

太公曰:“利而勿害,成而勿敗,生而勿殺,與而勿奪,樂而勿苦,喜而勿怒。” 

文王曰:“敢請釋其故。” 

太公曰:“民不失務,則利之;農不失時,則成之,省刑罰,則生之;薄賦斂,則與之;儉宮室臺榭,則樂之;吏清不苛擾,則喜之。民失其務,則害之;農失其時,則敗之;無罪而罰,則殺之;重賦斂,則奪之;多營官室臺榭以疲民力,則苦之;吏濁苛擾,則怒之。故善為國者,馭民如父母之愛子,如兄之愛弟。見其饑寒,則為之憂;見其勞苦,則為之悲;賞罰如加於身,賦斂如取己物。此愛民之道也。”

譯文

文王問太公道:“我想知道治國的根本道理。要使君主受到尊崇,民眾得到安寧,應該怎麽辦呢?”

太公答道:“只要愛民就行了。”

文王問道:“應當怎樣愛民呢?”

太公回答說:“要給予民眾利益而不損害他們的利益,使民眾取得成功而不敗壞他們的事情,保護民眾生存而不無辜殺害,給予民眾實惠而不掠奪侵占,使民眾安樂而不要讓他們蒙受痛苦,讓民眾喜悅而不要激起他們憤怒。”

文王說:“請您解釋一下其中的道理。”

太公說:“民眾不失去職業,就是得到利益;不耽誤農時,就是促成了民眾的事情;減省刑罰,就是保護了民眾生存;少征收賦稅,就是給予民眾實惠;少修建官室臺榭,就是使民眾安樂;官吏清廉不苛擾盤剝,就是讓民眾喜悅。反之,使民眾失去職業,就是損害了他們的利益;耽誤農時,就是敗壞民眾的事情;民眾無罪而妄加懲罰,就是殺害他們;橫征暴斂,就是對民眾的掠奪;大興土木修建宮室臺榭而疲勞民力,就會增加民眾的痛苦;官吏貪污苛擾,就會激起民眾的憤怒。所以,善於治國的君主,統馭民眾像父母愛護子女,兄長愛護弟妹那樣,看到他們饑寒就為他們憂慮,看到他們勞苦就為他們悲痛,對他們施行賞罰就象自己身受賞罰,向他們征收賦稅如同奪取自己的財物。這些就是愛民的道理。”
家與國的夢不結束,偏偏一顆心抗拒屈服!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3萬

主題

12

好友

3萬

積分

公民

發表於 2016-7-5 18:09:36 |顯示全部樓層
文韜·大禮

文王問太公曰:“君臣之禮如何?” 

太公曰:“為上惟臨,為下惟沉,臨而無遠,沉而無陷。為上惟周,為下惟定。周則天也,定則地也。或天或地,大禮乃成。” 

文王曰:“主位如何?” 

太公曰:“安徐而靜,柔節先定;善與而不爭,虛心平誌,待物以正。” 

文王曰:“主聽如何?” 

太公曰:“勿妄而許,勿逆而拒;許之則失守,拒之則閉塞。高山仰之,不可極也;深淵度之,不可測也。神明之德,正靜其極。” 

文王曰:“主明如何?” 

太公曰:“目貴明,耳貴聰,心貴智。以天下之目視,則無不見也;以天下之耳聽,則無不聞也;以天下之心慮,則無不知也。輻湊並進,則明不蔽矣。” 

譯文

文王問太公道:“君主與臣民之間的禮法應該是怎樣的?”

太公回答說:“身為君主最重要的是洞察下情,作臣民的最重要的是馴服恭敬。洞察下情在於不疏遠臣民,馴服恭敬應該不隱瞞私情。做君主的要遍施恩惠,作臣民的應安守職分。遍施恩惠,要象天空那樣覆蓋萬物;安守職分,要象大地那樣穩重厚實。君主效法上天,臣民效法大地,這樣君臣之間的禮法就圓滿構成。”

文王問道:“身居君主之位,應該怎樣做?”

太公答道:“應該安詳穩重而沉著清靜,柔和有節而胸有成竹,善於施惠而不同民眾爭利,虛心靜氣而公道無私,處理事務公平正直。”

文王問:“君主應該如何傾聽意見呢?”

太公答道:“不要輕率地接受,也不要粗暴地拒絕。輕率接受就容易喪失主見,粗暴拒絕就會閉塞言路。君主要象高山那樣,使人仰慕不已;要象深淵那樣,使人莫測其深。神聖英明的君主之德,就是清靜公正,達到極點。”

文王問:“君主怎樣才能做到洞察一切呢?”

太公答道:“眼睛貴在明察事物,耳朵貴在敏聽意見,頭腦貴在思慮周詳。依靠天下人的眼睛去觀察事物,就能無所不見;利用天下人的耳朵去傾聽意見,就能無所不聞;憑借天下人的頭腦去思考,就能無所不知。四面八方的情況都匯集到君主那裏,君主自然就能洞察一切而不受蒙蔽了。”
家與國的夢不結束,偏偏一顆心抗拒屈服!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3萬

主題

12

好友

3萬

積分

公民

發表於 2016-7-5 18:11:45 |顯示全部樓層
文韜·明傳

文王寢疾,召太公望,太子發在側,曰:“嗚呼!天將棄予,周之社稷將以屬汝,今予欲師至道之言,以明傳之子孫。” 

太公曰:“王何所問?”文王曰:“先聖之道,其所止,其所起,可得聞乎?” 

太公曰:“見善而怠,時至而疑,知非而處,此三者,道之所止也。柔而靜,恭而敬,強而弱,忍而剛,此四者,道之所起也。故義勝欲則昌,欲勝義則亡,敬勝怠則吉,怠勝敬則滅。” 

譯文

文王臥病在床,召見太公,當時太子姬發也在床邊。文王說:“唉!上天將要結束我的壽命了,周國的社稷大事就要托付給您了。現在我想聽您講講至理明言,以便明確地傳給子孫後代。”

太公問:“您要知道些什麽呢?”

文王說:“古代聖賢的治國之道,應該廢棄的是什麽,應該推行的又是哪些,您能夠把其中的道理講給我聽聽嗎?”

太公回答道:“見到善事卻懈怠不做,時機來臨卻遲疑不決,知道錯誤卻泰然處之,這三種情況就是先聖治國之道所應廢止的,柔和而清靜,謙恭而敬謹,強大而自居弱小,隱忍而實剛強,這四種情況是先聖治國之道所應推行的。所以,正義勝過私欲,國家就能昌盛;私欲勝過正義,國家就會衰亡;敬謹勝過懈怠,國家就能吉祥;懈怠勝過敬謹,國家就會滅亡。”
家與國的夢不結束,偏偏一顆心抗拒屈服!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3萬

主題

12

好友

3萬

積分

公民

發表於 2016-7-5 18:15:24 |顯示全部樓層
文韜·六守

文王問太公曰:“君國主民者,其所以失之者何也?” 

太公曰:“不慎所與也。人君有六守、三寶。” 

文王曰:“六守何也?” 

太公曰::“一曰仁,二曰義,三曰忠,四曰信,五曰勇,六曰謀,是謂六守。” 

文王曰:“慎擇六守者何?” 

太公曰:“富之而觀其無犯,貴之而觀其驕,付之而觀其無轉,使之而觀其無隱,危之而觀其無窮。富之而不犯者,仁也。貴之而不驕者,義也。付之而不轉者,忠也。使之而不斷隱者,信也。危之而不恐者,勇也。事之而不窮者,謀也。人君無以三寶借人,借人則君失其威。” 

文王曰:“敢問三寶?” 

太公曰:“大農、大工、大商謂之三寶。農一其鄉,則谷足;工一其鄉,則器足;商一其鄉,則貨足。三寶各安其處,民乃不慮。無亂其鄉,無亂其族,臣無富於君,都無大於國。六守長,則君昌;三寶完,則國安。” 

譯文

文王問太公道:“統治國家管理民眾的君主,其所以失去國家和民眾的原因是什麽?”

太公答道:“那是用人不慎造成的。君主應該做到六守、三寶。”

文王問:“什麽是六守?”

太公回答說:“一是仁愛,二是正義,三是忠誠,四是信用,五是勇敢,六是智謀。這就是所謂的六守。”

文王問:“如何審慎地選拔符合六守標準的人才呢?”太公說:“使他富裕,‘以考驗他是否逾越禮法;使他尊貴,以考驗他是否驕橫不馴;委以重任,以考驗他是否堅定不移地去完成;命令他處理問題,以考驗他是否隱瞞欺騙;讓他身臨危難,以考驗他是否臨危不懼;讓他處理突發事變,以考驗他是否應付自如。富裕而不逾禮法的。是仁愛之人;尊貴而不驕橫的,是正義之人;身負重任而能堅定不移去完成的,是忠誠之人;處理問題而不隱瞞欺騙的,是信用之人;身處危難而無所畏懼的,是勇敢之人;面對突發事變而應付自如的,是有智謀的人。君主不要把三寶交給別人,如果交給別人,君主就會喪失自己的權威。”

文王問:“您所指的三寶是什麽?”

太公答道:“大農、大工、大商,這三件事叫做三寶。把農民組織起來聚居在一地進行生產,糧食就會充足;把工匠組織起來聚居在一地進行生產,器具就會充足;把商賈組織起來聚居在一起進行貿易,財貨就會充足。讓這三大行業各安其業,民眾就不會尋思變亂。不應打亂這種區域結構,不要拆散居民的家族組織。使臣民不得富於君主,城邑不得大於國都。具備六守標準的人得到重用,君主的事業就能昌盛發達;三寶發展完善,國家就會長治久安。”
家與國的夢不結束,偏偏一顆心抗拒屈服!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3萬

主題

12

好友

3萬

積分

公民

發表於 2016-7-5 18:17:54 |顯示全部樓層
文韜·守土

文王問太公曰:“守土奈何?” 

太公曰:“無疏其親,無怠其眾,撫其左右,禦其四旁。無借人國柄,借人國柄,則失其權。無掘壑而附丘,無舍本而治末。日中必慧,操刀必割,執斧必伐。日中不彗,是謂失時;操刀不割,失利之期;執斧不伐,賊人將來。涓涓不塞,將為江河。熒熒不救,炎炎奈何;兩葉不去,將用斧柯。是故人君從事於富。不富無以為仁,不施無以合親。疏其親則害,失其眾則敗。無借人利器,借人利器,則為人所害,而不終於世。” 

文王曰:“何謂仁義?” 

太公曰:“敬其眾,合其親。敬其眾則和,合其親則喜,是謂仁義之紀。無使人奪汝威,因其明,順其常。順者任之以德,逆者絕之以力。敬之勿疑,天下和服。” 

譯文

文王問太公說:“如何才能守衛國土呢?”

太公答道:“不可疏遠宗族,不可怠慢民眾,安撫左右近鄰,控制天下四方,不要把治國大權委托別人,把治國大權委托別人,君主就會失去自己的權威。不要挖掘溝壑去堆積土丘,不要舍棄根本去追逐枝末。太陽正當正午,要抓緊時機曝曬;拿起刀子,要抓緊時間宰割;執有斧鉞,要抓緊時機征伐。正午陽光充足時不曝曬就會喪失時機;拿起刀子不宰割也會喪失時機,手執斧鉞不殺敵,敵人就會乘虛而至。涓涓細流不堵塞,將會匯成滔滔江河;微弱的火星不撲滅,將會釀成熊熊烈火而無可奈何;剛萌芽的兩片嫩葉不擷除,最終必得用斧柯去砍伐。所以,君主必須努力使國家變得富足。不富足就不能實行仁政,不行仁政就不能團結宗親。疏遠自己的宗親就會受害,失去自己的民眾就會失敗。不要把統禦國家的權力交給別人,統治權交給別人,就會被人所害而不得善終。”

文王問道:“什麽是仁義呢?”

太公回答說:“尊重自己的民眾,團結自己的宗親。尊重民眾就會和睦,團結宗親就會歡喜。這就是行仁義的準則。不要讓人篡奪了你的權力,要根據自己的明察順應常理去處理事務。對於順從自己的人,要施予恩惠加以任用;對於反對自己的人,就動用武力給予消滅。遵循上述原則而毫不遲疑,天下就會和順而馴服了。”
家與國的夢不結束,偏偏一顆心抗拒屈服!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3萬

主題

12

好友

3萬

積分

公民

發表於 2016-7-5 18:20:25 |顯示全部樓層
文韜·守國

文王問太公曰:“守國奈何?” 

太公曰:“齋,將語君天之經,四時所生,仁聖之道,民機之情。” 

王即齋七日,北面再拜而問之。 

太公曰:“天生四時,地生萬物,天下有民,仁聖牧之。故春道生,萬物榮;夏道長,萬物成;秋道斂,物盈;冬道藏,萬物尋。盈則藏,藏則復起,莫知所終,莫知所始,聖人配之,以為天地經紀。故天下治,仁聖藏;天下亂,仁聖昌;至道其然也。聖人之在天地間也,其寶固大矣;因其常而視之,則民安。夫民動而為機,機動而得失爭矣。故發之以其陰,會之以其陽,為之先唱,天下和之,極反其常。莫進而爭,莫退而讓。守國如此,與天地同光。” 

譯文

文王問太公道:“怎樣才能保衛國家呢?”

太公說:“請您先行齋戒,然後我再告訴您關於天地之間運行的規律,四季萬物生長的原由,聖賢的治國道理,民心轉變的根源。”

文王於是齋戒七天,以弟子禮再度拜問太公。

太公說:“天有四時,地生萬物。天下有民眾,民眾由聖賢治理。春天的規律是滋生,萬物都欣欣向榮;夏天的規律是成長,萬物都繁榮茂盛;秋天的規律是收獲,萬物都飽滿成熟;冬天的規律是貯藏,萬物都潛藏不動。萬物成熟就應收藏,收藏之後則又重新滋生。如此周而復始、循環往復,既無終點,也無起點。聖人參照效法這一自然規律,作為治理天下的普遍原則。所以天下大治時,仁人聖君就隱而不露;天下動亂之時,仁人聖君就奮起撥亂反正,建功立業。這是必然的規律。聖人處於天地之間,他的地位作用的確重大。他遵循常理治理天下,使民眾安定。民心不定,是動亂發生的契機。一同出現這種契機,天下權力之爭奪得失也必然隨之而起。這時聖人就秘密地發展自己的力量,待到時機成熟就公開進行討伐。首先倡導除暴安民,天下必然群起響應。當變亂平息一切已恢復正常時,既不要進而爭功,也無需退而讓位。這樣守國,就可以與天地共存,與日月同光了。”
家與國的夢不結束,偏偏一顆心抗拒屈服!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3萬

主題

12

好友

3萬

積分

公民

發表於 2016-7-5 18:25:40 |顯示全部樓層
文韜·上賢

文王問太公曰:“王人者,何上,何下,何取,何去,何禁,何止?” 

太公曰:“王人者,上賢,下不肖,取誠信,去詐偽,禁暴亂,止奢侈。故王人者,有六賊七害。” 

文王曰:“願聞其道。” 

太公曰:“夫六賊者:一曰,臣有大作宮室池榭,遊觀倡樂者,傷王之德。二曰,民有不事農桑,任氣遊俠,犯歷法禁,不從吏教者,傷王之化。三曰,臣有結朋黨,蔽賢智,障主明者,傷王之權。四曰,士有抗志高節,以為氣勢,外交諸侯,不重其主者,傷王之威。五曰,臣有輕爵位,賤有司,羞為上犯難者,傷功臣之勞。六曰,強宗侵奪,凌侮貧弱者,傷庶人之業。 

“七害者:一曰,無智略權謀,而以重賞尊爵之故,強勇輕戰,僥幸於外,王者慎勿使為將。二曰,有名無實,出入異言,掩善揚惡,進退為巧,王者慎勿與謀。三曰,樸其身躬,惡其衣服,語無為以求名,言無欲以求利,此偽人也,王者慎勿近。四曰,奇其冠帶,偉其衣服,博聞辯辭,虛論高議,以為容美,窮居靜處,而誹時俗,此奸人也,王者慎勿寵。五曰,讒佞茍得,以求官爵,果敢輕死,以貪祿秩,不圖大事,得利而動,以高談虛論,說於人主,王者慎勿使。六曰,為雕文刻鏤,技巧華飾,而傷農事,王者必禁之。七曰,偽方異技,巫蠱左道,不祥之言,幻惑良民,王者必止之。 

“故民不盡力,非吾民也;士不誠信,非吾士也;臣不忠諫,非吾臣也;吏不平潔愛人,非吾吏也;相不能富國強兵,調和陰陽,以安萬乘之主,正群臣,定名實,明賞罰,樂萬民,非吾相也。夫王者之道如龍首,高居而遠望,深視而審聽。示其形,隱其情,若天之高不可極也,若淵之深不可測也。故可怒而不怒,奸臣乃作;可殺而不殺,大賊乃發。兵勢不行,敵國乃強。” 

譯文

文王問太公道:“作為君主,應當尊崇什麽人,抑制什麽人,任用什麽人,除去什麽人?應該嚴禁什麽事,制止什麽事?”

太公回答說:“作為君主,應該尊崇德才兼備之人,抑制無德無才之輩,任用忠誠信實之人,除去奸詐虛偽之徒。嚴禁暴亂行為,制止奢侈風氣。所以君主應當警惕六賊、七害。”

文王說:“我願意聽聽這些道理。”

太公說:“所謂六賊就是:

一、臣僚中有人大興土木,修建宮室臺池亭榭,以供遊樂觀賞的,就會敗壞君主的德行;

二、民眾中有不從事農桑,任意使氣,愛好遊俠,違犯法令,不服從官吏管教的,就會敗壞君主的教化;

三、臣僚中有結黨營私,排擠賢智,蒙蔽君主視聽的,就會損害君主的權勢;

四、士人中有心志高傲,標榜節操,氣焰囂張,在外又結交諸侯,不尊重君主的,就會損害君主的威嚴;

五、臣僚中有輕視爵位,藐視上級,恥於為君主冒險犯難的,就會打擊功臣的積極性;

六、強宗大族爭相掠奪,欺壓貧弱的,就會損害民眾的生業。

所謂七害是:

一、沒有智略權謀,為了獲得重賞高官,而恃勇強橫,輕率赴戰,企求僥幸之功的,君主切勿讓這種人擔任將帥;

二、徒有虛名而無實才,言語不一,掩人之善,揚人之惡,到處鑽營取巧的,君主必須慎重,切勿同這種人共謀大事;

三、外表樸實,穿著粗劣,自稱無為,實是沽名,自稱無欲,實是圖利。這是虛偽之人,君主切勿同他親近;

四、冠帶奇特,衣著華麗,博聞善辯,高談空論,以此為自己裝點門面,身居偏僻簡陋之處,專門誹謗時俗,這是奸詐之人,君主切匆寵用;

五、讒言諂媚,不擇手段,以求官爵;魯莽輕率不惜性命,以貪圖俸祿。不顧大局,見利妄動,高談闊論取悅君主,這種人君主切勿任用;

六、從事雕文刻鏤,技巧華飾一類奢侈工藝,因而妨害農業生產的,君主必須加以禁止;

七、用騙人的方術,奇特的技藝,巫蠱左道,符咒妖言,迷惑欺騙善良民眾的,君主必須加以制止。

“所以民眾不盡力從事耕作,就不是好民眾,士人不忠誠守信,就不是好士人;大臣不敢直言進諫,就不是好大臣;官吏不公平廉潔愛護民眾,就不是好官吏;宰相不能富國強兵,調和各種矛盾,處理各項問題,確保君主地位穩固,整飭綱紀,核查名實,嚴明賞罰,使民眾安屆樂業,就不是好宰相。做君主的方如發同龍頭,高瞻遠矚,洞察一切,深刻觀察問題,審慎聽取意見,表現莊嚴肅穆,隱藏內心真情。使人感覺象天那樣高而不可窮極,象淵那樣深而不可測量。因此,君主當怒而不怒,奸臣就會興風作浪;當殺而不殺,大亂就會隨之發生;當興兵討伐而不討伐,敵國就會強大起來。”文王說:“說得對啊!”
家與國的夢不結束,偏偏一顆心抗拒屈服!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3萬

主題

12

好友

3萬

積分

公民

發表於 2016-7-5 18:31:08 |顯示全部樓層
文韜·舉賢

文王問太公曰:“君務舉賢而不獲其功,世亂愈甚,以致危亡者,何也?” 

太公曰:“舉賢而不用,是有舉賢之名,而無用賢之實也。” 

文王曰:“其失安在?” 

太公曰:“其失在君好用世俗之所譽,而不得真賢也。” 

文王曰:“何如?” 

太公曰:“君以世俗之所譽者為賢,以世俗之所毀者為不肖,則多黨者進,少黨者退。若是,則群邪比周而蔽賢,忠臣死於無罪,奸臣以虛譽取爵位,是以世亂愈甚,則國不免於危亡。” 

文王曰:“舉賢奈何?” 

太公曰:“將相分職,而各以官名舉人,按名督實。選才考能,令實當其名,名當其實,則得舉賢之道矣。” 

譯文

文王問太公說:“君主致力於舉用賢能。但卻不能收到實效,社會越來越動亂,以致國家陷於危亡,這是什麽道理呢?”

太公答道:“選拔出賢能而不加以任用,這是有舉賢的虛名,而沒有用賢的實質。”

文王問道:“導致這種過失的原因在哪裏呢?”

太公答說:“尋致這一過失的原因在於君主喜歡任用世俗所稱贊的人,因而就不能得到真正的賢人了。”

文王問道:“為什麽這樣說呢?”

太公說:“君主以世俗所稱贊的人為賢能,以世俗所詆毀的人為不肖之徒,那麽黨羽多的人就會被進用,黨羽少的人就會被排斥。這樣邪惡之人就會結黨營私而埋沒賢能,忠臣無罪而被置於死地,奸臣憑借虛名騙取爵位,所以社會越來越混亂,國家也就不能避免危亡了。”

文王問道:“應該怎樣舉賢呢?”

太公答道:“將相分工,根據各級官吏應具備的條件選拔賢能,根據官吏的職責考核其工作實績。選拔各類人才。考查其能力強弱,使其德才與官位相稱、官位同德才相稱。這樣就掌握了舉賢的原則和方法了。”
家與國的夢不結束,偏偏一顆心抗拒屈服!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3萬

主題

12

好友

3萬

積分

公民

發表於 2016-7-5 18:38:57 |顯示全部樓層
文韜·賞罰

文王問太公曰:“賞所以存勸,罰所以示懲,吾欲賞一以勸百,罰一以懲眾,為之奈何?” 

太公曰:“凡用賞者貴信,用罰者貴必。賞信罰必於耳目之所聞見,則所不聞見者莫不陰化矣。夫誠,暢於天地,通於神明,而況於人乎!” 

譯文

文王問太公說:“獎賞是用來鼓勵人的,懲罰是用來警誡人的,我想用獎賞一人來鼓勵百人,懲罰一人以警誡大眾,應該怎麽辦呢?”

太公回答道:“獎賞貴在守信,懲罰貴在必行。獎賞守信,懲罰必行,是人們耳朵能聽到、眼睛能看見的。即使是沒有聽到和看見,也都會因此而潛移默化了”。誠信能夠暢行於天地之間,上通於神明,更何況是對人呢?”
家與國的夢不結束,偏偏一顆心抗拒屈服!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3萬

主題

12

好友

3萬

積分

公民

發表於 2016-7-5 19:30:14 |顯示全部樓層
文韜·兵道

武王問太公曰:“兵道如何?” 

太公曰:“凡兵之道莫過乎一,一者能獨往獨來。黃帝曰:‘一者階於道,幾於神’。用之在於機,顯之在於勢,成之在於君。故聖王號兵為兇器,不得已而用之。今商王知存而不知亡,知樂而不知殃,夫存者非存,在於慮亡;樂者非樂,在於慮殃。今王已慮其源,豈憂其流乎!” 

武王曰:“兩軍相遇,彼不可來,此不可往,各設固備,未敢先發,我欲襲之,不得其利,為之奈何?” 

太公曰:“外亂而內整,示饑而實飽,內精而外鈍,一合一離,一聚一散,陰其謀,密其機,高其壘,伏其銳。士寂若無聲,敵不知我所備。欲其西,襲其東。” 

武王曰:“敵知我情,通我謀,為之奈何?”太公曰:“兵勝之術,密察敵人之機而速乘其利,復疾擊其不意。”

譯文

武王問太公說:“用兵的原則是什麽?”

太公回答道:“一般用兵的原則,沒有比指揮上的高度統一更重要的了。指揮統一,軍隊就能獨往獨來,所向無敵。”黃帝說:‘統一指揮基本上符合用兵的規律,幾乎可以達到神妙莫測的用兵境界。’運用統一指揮這一原則,關鍵在於把握時機;顯示這一原則,關鍵在於利用形勢;成功地利用這一原則,關鍵在於君主。所以古代聖王稱戰爭為兇器,只有在不得已時才使用它。現在商王只知道他的國家存在,而不知道他的國家已面臨危亡;只知道縱情享樂,而不知道他已面臨禍殃。國家能否長存,不在於眼下是否存在,而在於能否做到居安思危;君主能否享樂,不在於眼前是否享樂,而在於能否做到樂不忘憂。現在您已思慮到安危存亡的根本問題,至於其他枝節問題還有什麽好憂慮的呢?”

武王問道:“兩軍相遇,敵人不能來進攻我,我也不能去攻打敵人。雙方都設置堅固的守備,誰都不敢率先發起攻擊,我想襲擊他,又沒有有利的條件,應該怎麽辦呢?”

太公回答說:“要外表佯裝混亂,而內部實際嚴整;外表偽裝缺糧,而實際儲備充足;實際戰鬥力強大,而裝做戰鬥力衰弱。使軍隊或合或離,或聚或散,裝作沒有節制紀律以迷惑敵人。隱匿自己的計謀,保守自己的意圖,加高鞏固壁壘。埋伏精銳,隱蔽肅靜,無形無聲,使敵人無從知道我方的兵力部署。想要從西邊發起攻擊,則先從東邊進行佯攻。”

武王問道:“如果敵人已經知道我軍情況,了解了我方計謀,那該怎麽辦?”

太公答說:“作戰取勝的方法,在於周密地察明敵情,抓住有利的戰機,在出其不意的情況下,給予迅猛的打擊。”
家與國的夢不結束,偏偏一顆心抗拒屈服!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3萬

主題

12

好友

3萬

積分

公民

發表於 2016-7-5 19:35:07 |顯示全部樓層
武韜·發啟

文王在酆,召太公曰:“嗚呼!商王虐極,罪殺不辜,公尚助予,憂民如何?”

太公曰:“王其修德以下賢,惠民以觀天道。天道無殃,不可先倡;人道無災,不可先謀。必見天殃,又見人災,乃可以謀;必見其陽,又見其陰,乃知其心;必見其外,又見其內,乃知其意;必見其疏,又見其親,乃知其情。

“行其道,道可致也;從其門,門可入也;立其禮,禮可成也;爭其強,強可勝也。

“全勝不鬥,大兵無創,與鬼神通,微哉!微哉!與人同病相救,同情相成,同惡相助,同好相趨,故無甲兵而勝,無沖機而攻,無溝塹而守。

“大智不智,大謀不謀,大勇不勇,大利不利。利天下者,天下啟之;害天下者,天下閉之。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取天下者,若逐野獸,而天下皆有分肉之心;若同舟而濟,濟則皆同其利,敗則皆同其害。然則皆有啟之,無有閉之也。無取於民者,取民者也;無取於國者,取國者也;無取於天下者,取天下者也。無取民者,民利之;無取國者,國利之;無取天下者,天下利之。故道在不可見,事在不可聞,勝在不可知。微哉!微哉!

“鷙鳥將擊,卑飛斂翼;猛獸將搏,弭耳俯伏;聖人將動,必有愚色。

譯文

周文王在豐邑召見太公,對他說:“唉!商紂王暴虐到了極點,任意殺戮無辜之人,請您輔助我拯救天下民眾,您看該怎麽辦?”

太公答道:“君主應修養德性,禮賢下士,施恩惠於民眾,以觀察天道的吉兇。當天道還沒有災害徵兆時,不可先倡導征討。當人道沒有出現禍亂時,不可先謀劃興師。必須看到既出現了天災,又發生了人禍,才可以謀劃興師征伐;既看到他的公開言行,又了解他的秘密活動,才能知道他的真實想法;既看到他的外在表現,又了解他的內心情況,才能知道他的真實意圖;既看到他疏遠什麽人,又了解他親近什麽人,才能知道他的真實情感。實行吊民伐罪之道,政治理想就可以實現;遵循正確的路線,統一天下的目的就可以達到;建立適當的制度,就一定能獲得成功;確立強大的優勢地位,就可以戰勝強大的敵人。取得全勝而不經過戰鬥,以大軍臨敵而沒有傷亡,真可謂是用兵如神了。微妙啊!微妙啊!

“能與人同疾苦而相互救援,同情感而相互保全,同憎惡而相互幫助,同愛好而有共同追求。這樣。就是沒有軍隊也能取勝,沒有衝車機弩也能進攻,沒有溝壘也能防守。真正的智慧不顯現出智慧,真正的謀略不顯現出謀略,真正的勇敢不顯現出勇敢;真正的利益不顯現出利益。為天下人謀利益的,天下人都歡迎他;使天下人都受害的,天下人都反對他。天下不是一個人的天下,而是天下所有人的天下。奪取天下,就象獵逐野獸一樣,天下所有人都有分享獸肉的欲望;也象同坐一條船渡河一樣,渡河成功,大家都達到了目的;失敗了,大家都遭受災難。這樣做,天下人就都歡迎他,而不會反對他了:不從民眾那裏掠取利益,卻能夠從民眾那裏得到利益;不從別國那裏掠奪利益,卻能夠從別國那裏獲得利益;不掠奪天下利益,卻能夠從天下獲取利益。不掠取民眾利益,民眾擁護他,這是民眾給予他利益;不掠取別國利益,別國歸附他,這是別國給予他利益;不掠奪天下利益,天下擁護他,這是天下給予他利益。所以,這種方法使人看不見,這種事情使人聽不到,這種勝利使人不可知。真是微妙啊!、微妙啊!

“鷙鳥將要發起襲擊時,必先收翼低飛;猛獸將要搏鬥時,必先貼耳伏地;聖賢將要行動時,必先向人表示自己的愚蠢遲鈍。現在的商朝,謠言四起,社會動亂不已,而紂王依然荒淫無度,這是國家覆亡的征兆,我觀察他們的田地裏,野草蓋過了禾苗;我觀察他們的大臣,奸邪之徒超過了忠直之士;我觀察他們的官吏,暴虐殘酷,違法亂紀。面對這種局面,他們朝廷上下依然執迷不悟。這是到了該滅亡的時候了。旭日當空則天下萬物都能沐浴陽光,正義所至則天下萬物都能得到利益,大軍興起則天下萬物都會欣然歸附。偉大啊!聖人的德化,獨到的見地,無人能及,這才是最大的歡樂啊!”
家與國的夢不結束,偏偏一顆心抗拒屈服!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3萬

主題

12

好友

3萬

積分

公民

發表於 2016-7-5 19:39:30 |顯示全部樓層
武韜·文啟

文王問太公曰:“聖人何守?”

太公曰:“何憂何嗇,萬物皆得。政之所施,莫知其化;時之所在,莫知其移。聖人守此而萬物化,何窮之有,終而復始。優而遊之,展轉求之;求而得之,不可不藏;既以藏之,不可不行;既以行之,勿復明之。夫天地不自明,故能長生;聖人不自明,故能明彰。

“古之聖人聚人而為家,聚家而為國,聚國而為天下;分封賢人以為萬國,命之曰大紀。陳其政教,順其民俗;群曲化直,變於形容;萬國不通,各樂其所;人愛其上,命之曰大定。嗚呼!聖人務靜之,賢人務正之,愚人不能正,故與人爭;上勞則刑繁,刑繁則民憂,民憂則流亡。上下不安其生,累世不休,命之曰大失。

“天下之人如流水,障之則止。啟之則行,靜之則清。嗚呼!神哉!聖人見其所始,則知其所終。”

文王曰:“靜之奈何?”

太公曰:“天有常形,民有常生,與天下共其生而天靜矣。太上因之,其次化之。夫民化而從政,是以天無為而成事,民無與而自富,此聖人之德也。”文王曰:“公言乃協予懷,夙夜念之不忘,以用為常。”

譯文

文王問太公說:“聖人治理天下應遵循什麼原則?”太公答道:“無需憂慮什麼,也無需制止什麼,天下萬物就能各得其所;不去制止什麼,也不去憂慮什麼,天下萬物就會繁榮滋長。政令的推行,要使民眾在不知不黨中受到感化,就象時間在不知不黨中自然推移那樣。聖人遵循這一原則,則天下萬物就會被潛移默化,周而復始,永無窮盡。這種從容悠閑無為而治的政治,君主必須反復探求。既已探求到了,就不可不藏於心中;既已藏於心中,就不可不貫徹執行;既已貫徹執行,就不必將其中的奧秘明告世人。天地不宣告自己的規律,而萬物自會按其規律生長;聖人不炫耀自己的英明,而自能成就輝煌的功業。

“古代聖人把人們聚集起來組成家庭,把許多家庭聚集起來組成國家,把許多國家聚集起來組成天下。分封賢人為各國諸侯,把這一切叫做治理國家的綱紀。宣傳弘揚教化,順應民俗民情,移風易俗,把邪僻轉化為正直,各國的習俗雖然不同,但能使民眾安居樂業,人人尊敬愛戴君主,這就叫做天下大定。唉!聖人致力於清靜無為,賢君致力於端正身心,愚昧的君主不能端正身心,所以會與民眾抗爭。君主政令煩多,就會導致刑罰繁苛,刑罰繁苛就會造成民眾憂俱;民眾憂懼,就會流散逃亡。上下不安生業,社會長期動亂不休,這就叫做政治大失。天下人心的向背如同流水,阻塞它就停止,開放它就流動,安靜它就清徹。唉!真是神妙啊!只有聖人才能看到它的萌芽,並進而推斷出它的結果。”

文王問:“怎樣才能使天下安靜呢?”

太公答道:“天有一定的變化規律,民眾有經常從事的生業。君主能同民眾共安生業,天下就會安靜。所以說最好的政治是順應民心進行治理,其次是宣揚政教以感化民眾。民眾被感化就會服從政令。所以,天道無為而能生長萬物,民眾無需施舍就能豐衣足食、這就是聖人的德治。”

文王說:“您的話深合我意,我將朝思夕念,時刻不忘,把它作為治理天下的根本原則。”
家與國的夢不結束,偏偏一顆心抗拒屈服!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3萬

主題

12

好友

3萬

積分

公民

發表於 2016-7-5 19:47:05 |顯示全部樓層
武韜·文伐

文王問太公曰:“文伐之法奈何?”太公曰:“凡文伐有十二節:

“一曰,因其所喜,以順其志,彼將生驕,必有好事,茍能因之,必能去之。

“二曰,親其所愛,以分其威。一人兩心,其中必衰。廷無忠臣,社稷必苊。

“三曰,陰賂左右,得情甚深,身內情外,國將生害。

“四曰,輔其淫樂,以廣其志,厚賂珠玉,娛以美人。卑辭委聽,順命而合。彼將不爭,奸節乃定。

“五曰,嚴其忠臣,而薄其賂,稽留其使,勿聽其事。亟為置代,遺以誠事。親而信之,其君將復合之,茍能嚴之,國乃可謀。

“六曰,收其內,間其外,才臣外相,敵國內侵,國鮮不亡。

“七曰,欲錮其心,必厚賂之;收其左右忠愛,陰示以利;令之輕業,而蓄積空虛。

“八曰,賂以重寶,因與之謀,謀而利之,利之必信,是謂重親;重親之積,必為我用,有國而外,其地大敗。

“九曰,尊之以名,無難其身;示以大勢,從之必信,致其大尊;先為之榮,微飾聖人,國乃大偷。

“十曰,下之必信,以得其情;承意應事,如與同生;既以得之,乃微收之;時及將至,若天喪之。

“十一曰,塞之以道。人臣無不重貴與富,惡死與咎。陰示大尊,而微輸重寶,收其豪傑。內積甚厚,而外為乏。陰納智士,使圖其計;納勇士,使高其氣。富貴甚足,而常有繁滋。徒黨已具,是謂塞之。有國而塞,安能有國。

“十二曰:養其亂臣以迷之,進美女淫聲以惑之,遺良犬馬以勞之,時與大勢以誘之,上察而與天下圖之。

“十二節備,乃成武事。所謂上察天,下察地,征已見,乃伐之。”

譯文

文王問太公說:“文伐的方法該怎樣?”

太公答道:“文伐的方法有十二種:

一是,依照敵人的喜好,順從他隨志願。這樣,他就會滋長驕傲情緒,而肯定去做邪惡的事情。如果我再因勢利導,就必定能把他除掉;

二是,親近拉攏敵君的近臣,以分化敵國的力量。敵國近臣如懷有二心,必然降低忠誠程度。敵國朝中沒有忠臣,他的國家必定面臨危亡;

三是,暗中賄賂收買敵君大臣,和他建立深厚交情。這些人身居國內而心向外國,敵國就必將發生禍害;

四是,助長敵國君主的放縱享樂,擴大他的荒淫慾望,用大量珠寶賄賂他,贈送美女討好他。言辭卑下,曲意聽從,順從他的命令,迎合他的心意。這樣,他就忘記與我鬥爭,而放肆地發展自己的邪惡行為了;

五是,故意尊敬敵國的忠臣,送給他微薄的禮物,與他出任使者前來交涉時,故意加以拖延,而對所交涉的問題不予答復,極力促使敵君改派使者,然後再誠心解決所交涉的問題,向他表示親近以取得他的信任,從而使敵國君彌合與我國的關系。這樣用不同的態度對待敵國的忠臣和奸佞,就能夠離間敵國君臣之間的關系,從而可以謀取敵國了;

六是,收買敵國君主的大臣,離間敵君在朝外的大臣,使其有才幹的大臣裏通外國,造成敵國內部自相混亂,這樣敵國就很少有不滅亡的;

七是,要使敵國君主對我深信不疑,就必須贈送大量禮物加以賄賂,同時收買他左右親近大臣,暗中給他們好處,使其君臣忽視生產,造成財糧匱乏,國庫空虛;

八是,用貴重的財寶賄賂敵國君主,進而乘機與他同謀別國,所圖謀的又對他有利。他得到利益後必然信任我們,這就密切了敵國與我的關系。關系越密切,敵國就必然會被我所利用。他自己有國而被外國利用,最終必遭慘敗。

九是,用煊赫的名號尊崇他,不讓他身臨危難,給他以勢傾天下的感覺,順從他的意志以博取他的信任。使他居於至高無上的地位,先誇耀他的功績。再恭維他德比聖人,這樣他必然會狂妄自大而荒廢政事了。

十是,對敵君要假意卑微屈從,這樣必然獲得他的信任人從而獲得他的內情。秉承他的意志順從他的要求,就象兄弟一般親密。獲得他的信任之後,就可以微妙地加以控制利用。一旦時機成熟,就可以象得到神助似地輕而易舉把它消滅。

十一是,用各種方法閉塞敵國君主的視聽,凡是臣民沒有不愛好富貴,厭惡死亡和災禍的。暗中許諾尊貴的官位,秘密贈送大量財寶,來收買敵國的英雄豪傑。自己國內積蓄充實,但外表卻裝作貧乏。暗中收納敵國的智謀之士。使他與自己圖謀大計;秘密結交敵國勇士,借以提高我方士氣。要盡量滿足這些人取得富貴的慾望,並不斷使之滋長蔓延。這樣,敵國的豪傑、智士就轉而成為我的黨徒。這就叫閉塞敵國君主的視聽。敵國君主雖然還擁有國家,但視聽己被閉塞,還怎麽能維持他的統治呢?

十二是,扶植敵國的奸臣,以迷亂其君主的心智;進獻美女淫樂,以迷惑其君主的意志;送給良犬駿馬,使其沉溺犬馬聲色以疲憊身體;經常報以有利的形勢,以使他高枕無憂。然後觀察有利的時機,而與天下人共謀奪取他的國家。

以上十二種方法正確運用之後,就可以採取軍事行動了。這就是所謂上察天時,下觀地利,等到各種有利的徵兆都已顯現時,就可以興兵討伐了。”
家與國的夢不結束,偏偏一顆心抗拒屈服!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3萬

主題

12

好友

3萬

積分

公民

發表於 2016-7-5 19:50:34 |顯示全部樓層
武韜·順啟

文王問太公曰:“何如而可為天下?”

太公曰:“大蓋天下,然後能容天下;信蓋天下,然後能約天下;仁蓋天下,然後能懷天下;恩蓋天下,然後能保天下;權蓋天下,然後能不失天下;事而不疑,則天運不能移,時變不能遷。此六者備,然後可以為天下政。

“故利天下者,天下啟之;害天下者,天下閉之;生天下者,天下德之;殺天下者,天下賊之;徹天下者,天下通之;窮天下者,天下仇之;安天下者,天下恃之;危天下者,天下災之,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唯有道者處之。”

譯文

文王問太公道:“怎樣才能治理好天下呢?”

太公回答說:“器量蓋過天下,然後才能包容天下;誠信蓋過天下,然後才能約束天下;仁愛蓋過天下,然後才能懷柔天下;恩惠蓋過天下,然後才能保有天下;權勢蓋過天下,然後才能不失天下;遇事果斷毫不猶疑,就象天體運行那樣不能改變,象四時更替那樣不可變化一樣;這六個條件都具備了,然後就可以治理天下。所以為天下人謀利益的,天下人就歡迎他;使天下人受禍害的,天下人就反對他;使天下人遭到殺戮的,天下人就仇視他的殘暴;順應天下人意願的,天下人就歸附他;造成天下人貧困的,天下人就憎惡他;使天下人安居樂業的,天下人就把他當作依靠;給天下人帶來危難的,天下人就把他看成災星。天下不是一個人的天下,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占有這個治理天下的君主位置。”
家與國的夢不結束,偏偏一顆心抗拒屈服!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3萬

主題

12

好友

3萬

積分

公民

發表於 2016-7-5 20:49:03 |顯示全部樓層
武韜·三疑

武王問太公曰:“予欲立功,有三疑;恐力不能攻強、離親、散眾,為之奈何?”太公曰:“因之,慎謀,用財。夫攻強,必養之使強,益之使張。太強必折,太張必缺。攻強必強,離親以親,散眾以眾。凡謀之道,周密為寶。設之以事,玩之以利,爭心必起。

“欲離其親,因其所愛,與其寵人,與之所予,示之所利,因以疏之,無使得誌。彼貪利甚喜,遺疑乃止。

“凡攻之道,必先塞其明,而後攻其強,毀其大,除民之害。淫之以色,啗之以利,養之以味,娛之以樂。既離其親,必使遠民,勿使知謀,扶而納之,莫覺其意,然後可成。

“惠施於民,必無愛財。民如牛馬,數餵食之,從而愛之。

“心以啟智,智以啟財,財以啟眾,眾以啟賢,賢之有啟,以王天下。”

譯文

武王問太公說:“我想建功立業,但有三點疑慮:恐怕自己的力量不足以進攻強敵,恐怕不能離問敵君的親信,恐怕不能瓦解敵國的軍隊。您看該怎麼辦呢?”

太公回答說:“首先是因勢利導,其次是慎用計謀,再次是使用錢財。進攻強敵,一定要慫恿他,使其恃強驕橫;放任他,使其猖狂自大。敵人過於強橫。必遭折挫;過於狂妄,必致失誤。要進攻強大的敵人,必先助長它的強暴;要離間敵人的親信,必先收買敵人的心腹;要瓦解敵人的軍隊,必先爭取敵國的民心。

運用計謀,以周密最為重要。許諾給敵人一些好處,給予敵人一些利益,敵人內部必然發生爭奪。要想離間敵國君臣,應根據他們的愛好,給予他所寵愛的佞臣一些好處,送給他們所想得到的東西,許給他們豐厚的利益,使他們疏遠君主,讓他們不能有所作為。他們因為得到我們給予的好處而非常高興,就不會對我們的圖謀產生疑慮了。

一般進攻強大敵人的方法是,首先蒙蔽敵國君主的耳目,然後再進攻他強大的軍隊,摧毀他龐大的國家,以解除民眾的痛苦。而蒙蔽敵君耳目的方法是:用女色腐蝕他,用厚利引誘他,用美味嬌養他,用淫樂迷亂他。

既已離間了他的親信,還須使他疏遠自己的民眾。不要讓他識破我們的計謀,引誘他進人我的圈套,而他還沒有覺察我的意圖,然後就可以成就大事了。

恩惠施於民眾,不要吝借財物。民眾如同牛馬,經常餵養他們,他們就會順從和親近自己。心靈可以產生智慧,智慧可以產生財富,財富可以養育民眾,民眾中可以湧現賢才。大批賢才湧現,就可以輔佐君主統治天下。”
家與國的夢不結束,偏偏一顆心抗拒屈服!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3萬

主題

12

好友

3萬

積分

公民

發表於 2016-7-5 20:57:06 |顯示全部樓層
龍韜·王翼

武王問太公曰:“王者帥師,必有股肱羽翼以成威神,為之奈何?”太公曰:“凡舉兵帥師,以將為命。命在通達,不守一術。因能授職,各取所長,隨時變化,以為綱紀。故將有股肱羽翼七十二人,以應天道。備數如法,審知命理,殊能異技,萬事畢矣。”

武王曰:“請問其目。”太公曰:“腹心一人,主贊謀應卒,揆天消變,總攬計謀,保全民命;

“謀士五人,主圖安危,慮未萌,論行能,明賞罰,授官位,決嫌疑,定可否;

“天文三人,主司星歷,候風氣,推時日,考符驗,校災異,知人心去就之機;

“地利三人,主三軍行止形勢,利害消息,遠近險易,水涸山阻,不失地利;

“兵法九人,主講論異同,行事成敗,簡練兵器,刺舉非法;

“通糧四人,主度飲食,蓄積,通糧道,致五谷,令三軍不困乏;

“奮威四人,主擇才力,論兵革,風馳電掣,不知所由;

“伏旗鼓三人,主伏旗鼓,明耳目,詭符節,謬號令,闡忽往來,出入若神;

“股肱四人,主任重持難,修溝塹,治壁壘,以備守禦;

“通材三人,主拾遺補過,應偶賓客,論議談語,消患解結;

“權士三人,主行奇譎,設殊異,非人所識,行無窮之變;

“耳目七人,主往來聽言視變,覽四方之事、軍中之情;

“爪牙五人,主揚威武,激勵三軍,使冒難攻銳,無所疑慮;

“羽翼四人,主揚名譽,震遠方,搖動四境,以弱敵心;

“遊士八人,主伺奸候變,開闔人情,觀敵之意,以為間諜;

“術士二人,主為譎詐,依托鬼神,以惑眾心;

“方士二人,主百藥,以治金瘡,以痊萬病;

“法算二人,主計會三軍;營壁、糧食、財用出入。”

譯文

武王問太公說:“君主統率軍隊,必須有得力的輔佐之人,以造成非凡的威勢,這該怎麽辦呢?”

太公回答說:“凡舉兵興師,都以將帥掌握軍隊的命運。要掌握好全軍的命運,最重要的是通曉和了解各方面情況,而無需專精某項技術。因此,應該量才授職,用其所長,靈活掌握,並使其成為一項制度。所以將帥需要輔佐人員七十二人,以便順應天道,應付各種情況。按照這種方法設置助手,就是掌握了作將帥的道理。發揮各種特殊人才的奇異才能,就可以圓滿完成各項任務。”

武王問:“請問這方面的細節是怎樣的?”

太公回答說:“腹心一人,主管參贊謀劃。應付突然事變,觀測天象,消除禍患,總攬軍政大計,保全民眾生命;

謀士五人,主管籌劃安危大事,考慮形勢的發展變化,鑒別將士的品德才能,申明軍紀,授予官職,決斷疑難問題,裁定事情可否;

天文三人,主管觀察日月星辰的運行,測度風向氣候,推算時日吉兇,考察吉兇征兆,核查災異現象,觀察人心的向背;

地利三人,主管察明軍隊行軍和駐守的地形狀況,分析利弊得失的變化,觀察距離遠近,地形險易,江河水情和山勢險阻等,確保軍隊作戰不失地利;

兵法九人,主管探討敵我形勢的異同,分析作戰勝負的原因,檢查點驗作戰時的兵器,檢舉揭發各種違法行為;

通糧四人,主管籌劃給養,籌備儲存,保證糧道暢通,征集軍需糧秣,確保軍隊供給不發生困難;

奮威四人,主管選拔有才能的勇士,配發優良的武器裝備,組織突擊部隊風馳電掣般行動,迅猛快速地打擊敵人;

伏鼓旗三人,主管軍隊的旗鼓,明確視聽信號,制造假符節,發布假命令以迷惑敵人,忽來忽往,神出鬼沒;

股肱四人,主管擔負重要使命,從事艱巨任務,挖掘溝塹,構築壁壘,以備守禦;

通材三人,主管完善將帥的不足,彌補將帥的過失。接待賓客,討論問題,消除禍患,排解糾紛;

權士三人,主管實施詭詐奇謀,設置絕術異技,不讓敵人識破,進行無窮變化;

耳目七人,主管通過與外界交往,聽風聲,觀動靜,查明天下形勢,了解敵軍情況;

爪牙五人,主管宣揚我軍軍威,激勵三軍鬥誌,使他們敢於冒險犯難,攻堅摧銳而無所疑懼;

羽翼四人,主管宣揚將帥的威名聲譽,以震駭遠方、動搖鄰國,削弱敵軍鬥志;

遊士八人,主管察明敵方奸佞,刺探敵國變亂,操縱敵國民心,觀察敵人意圖,進行間諜活動;

術士二人,主管使用詭詐,借助鬼神,迷惑士眾,穩定軍心。

方士二人,主管各種藥物,治療創傷,醫治疾病;

法算二人,主管計算軍隊營壘、糧食和財用的收支情況。”
家與國的夢不結束,偏偏一顆心抗拒屈服!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3萬

主題

12

好友

3萬

積分

公民

發表於 2016-7-5 21:01:19 |顯示全部樓層
龍韜·論將

武王問太公曰:“論將之道奈何?”太公曰:“將有五材十過。”武王曰:“敢問其目。”太公曰:“所謂五材者,勇、智、仁、信、忠也。勇則不可犯,智則不可亂,仁則愛人,信則不欺,忠則無二心。

“所謂十過者:有勇而輕死者,有急而心速者,有貪而好利者,有仁而不忍人者,有智而心怯者,有信而喜信人者,有廉潔而不愛人者,有智而心緩者,有剛毅而自用者,有懦而喜任人者。

“勇而輕死者可暴也,急而心速者可久也,貪而好利者可遺(賂)也,仁而不忍人者可勞也,智而心怯者可窘也,信而喜信人者可誑也,廉潔而不愛人者可侮也,智而心緩者可襲也,剛毅而自用者者可事也,懦而喜任人者可欺也。

“故兵者,國之大事,存亡之道,命在於將。將者,國之輔,先王之所重也。故置將不可不察也。故曰:“兵不兩勝,亦不兩敗。兵出逾境,期不十日,不有亡國,必有破軍殺將。”武王曰:“善哉。”

譯文

武王問太公說:“評論將帥的原則是什麽?”

太公回答說:“將帥應具備五種美德,避免十種缺點。”

武王說:“請問它的具體內容是什麽?”

太公說:“所謂將帥的五種美德就是:勇敢、明智、仁慈、誠信和忠貞。勇敢就不會被侵犯,明智就不會被擾亂,仁慈就會愛護士卒,誠信就不會欺騙別人,忠貞就不會懷有二心。

所謂十種缺點就是:勇敢而輕於赴死,急躁而急於求成,貪婪而好利,仁慈而流於姑息,聰明而膽小怕事,誠信而輕信別人,廉潔而刻薄部下,多謀而優柔寡斷,堅強而剛愎自用,懦弱而依賴別人。勇敢而輕死的,可以激怒他;急躁而急於求成的,可以持久而拖垮他;貪婪而好利的,可以賄賂他;仁慈而流於姑息的,可以騷擾疲憊他;聰明而膽小怕事的,可以脅迫他;誠信而輕信別人的,可以欺騙他;廉潔而刻薄的,可以侮辱他;多謀而寡斷的,可以突襲他;堅強而剛愎自用的,可以算計他,懦弱而依賴別人的,可以愚弄他。

戰爭,是國家的大事,它關系著國家的存亡,國家的命運掌握在將帥手裏。將帥,是國家的輔佐,為歷代君王所重視,因此任命將帥不可不認真審察。所以說,戰爭的雙方不可能都取得勝利,也不可能都遭到失敗。只要軍隊越出國境,不出十天,不是一方亡國,就必然是另一方破軍殺將。”

武王說:“說得好啊!”
家與國的夢不結束,偏偏一顆心抗拒屈服!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3萬

主題

12

好友

3萬

積分

公民

發表於 2016-7-5 21:06:44 |顯示全部樓層
龍韜·選將

武王問太公曰:“王者舉兵欲簡練英雄,知士之高下,為之奈何?”

太公曰:“夫士外貌不與中情相應者十五:有嚴而不肖者,有溫良而為盜者,有貌恭敬而心慢者,有外廉謹而內無至誠者,有精精而無情者,有湛湛而無誠者,有好謀而無決者,有如果敢而不能者,有悾悾而不信者,有恍恍惚惚而反忠實者,有詭激而有功效者,有外勇而內怯者,有肅肅而反易人者,有嚆嚆而反靜愨者,有勢虛形劣而外出無所不至無所不遂者。天下所賤,聖人所貴,凡人莫知,非有大明,不見其際,此士之外貌不與中情相應者也。”

武王曰:“何以知之?”太公曰:“知之有八征:一曰問之以言以觀其辭,二曰窮之以辭,以觀其變,三曰與之間謀以觀其誠,四曰明白顯問以觀其德,五曰使之以財以觀其廉,六曰試之以色以觀其貞,七曰告之以難以觀其勇,八曰醉之以酒以觀其態。八征皆備,則賢,不肖別矣。”

譯文

武王問太公說:“君王起兵興師,要選拔智勇兼備的人充任將帥,想知道他德才的高低,應該怎麼辦?”

太公答道:“士的外表和他的內情不相符合的情況有十五種:有的外表賢明而內實不肖,有的貌似善良而實為盜賊,有的外似恭敬而內實傲慢,有的貌似謙謹而內無真誠,有的看似精幹而實無才學,有的表面厚道而內不誠實,有的外多智謀而內不果斷,有的外似果斷而實無作為,有的外表老實而實無信用,有的外表動搖而實忠誠,有的言行過激而辦事卻有功效,有的外似勇敢而實膽怯,有的外表嚴肅而實際上平易近人,有的外表嚴厲而內心溫和厚道,有的外表虛弱形體醜陋卻能受命出使無所不至、辦事無所不成。被普通人瞧不起的,卻往往被聖人所器重。一般人不能了解,沒有高明的見識,是不能看清其中奧秘的。這就是士的外表和他的內情不相一致的種種情況。”

武王問:“用什麼辦法才能真正了解他們呢?”

太公說:“了解他們,有八種方法:一是提出問題,看他是否解釋得清楚;二是詳細盤問,考驗他的應變能力;三是通過間諜考察,看他是否忠誠;四是明知故問,看他有無隱瞞,借以考察他的品德;五是讓他管理財物,考驗他是否廉潔;六是用女色進行試探,看他的操守高下;七是處理危難,看他是否勇敢;八是使他醉酒,看他是否保持常態。這八種方法運用之後,一個人是賢還是不肖,就可以區別清楚了。”
家與國的夢不結束,偏偏一顆心抗拒屈服!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發表回應 登錄 | 免費註冊

GMT+8, 2024-3-29 18:38

© 2015 SSKY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