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58|回覆: 0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

轉危為機!“中國芯”或將加速發展

[複製鏈接]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3萬

主題

12

好友

3萬

積分

公民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8-4-20 23:28:4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環球軍事4月20日報道 環球時報記者 謝戎彬 趙覺珵】在美國商務部此前公布的“301”調查報告中曾對“中國制造2025”計劃指手畫腳。美國政府日前再次祭出打壓中國高科技產業的組合拳——對中國知名通信企業中興執行為期7年的出口禁令。而從另一角度看,中興事件也再度暴露出中國在包括芯片在內的關鍵核心技術領域長期受制於人的現實。

18日晚,中國計算機學會青年計算機科技論壇(CCF YOCSEF)緊急召開了一場名為“生存還是死亡,面對禁芯,中國高科技產業該怎麽辦?”的特別論壇,論壇上國產芯片相關領域的專家紛紛為中國芯片面臨的危機與未來出謀劃策。

唯一的辦法是拋棄幻想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計算機學會名譽理事長李國傑18日對《環球時報》等媒體表示,中興禁運事件的發生並非偶然,它顯示了中國在芯片技術上受制於人、國產芯片還無法完全替代國外產品的現狀。“芯片的研發和生產水平一定程度反映了整體科技水平。

可怕的不在於差距,最大的問題是我們有沒有掌握主動權。”李國傑提到,中國在芯片研制方面的問題不是短期內可以解決的,不是靠“砸錢”就能追上的,經驗和人才都需要積累。不過,李國傑表示,我國集成電路領域近幾年的發展進步很大,紫光、華為等企業研發的芯片已今非昔比,尤其是設計能力的快速提升。

此外,國內企業在突破發達國家計算機基礎系統壟斷方面,已做了一些嘗試,尤其是在“去IOE化”(去掉IBM的小型機、Oracle的數據庫、EMC的存儲設備,代之以自己在開源軟件基礎上開發的系統)方面已經有所突破。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電信設備業專家19日向《環球時報》記者提供了另一種看待此次中興事件的角度。

他認為,單從這件事來說,由於中興在芯片上過度依賴美國,導致了它當下的處境。但換個角度去說,在芯片、操作系統乃至一些硬件等高技術領域,沒有一個公司,甚至沒有一個國家能做到全產業鏈。

如果這次美國不是對中興開刀,而是對準愛立信等外國公司,他們一樣挺不過去,他們也不能完全規避美國的產業鏈。

現在有一種聲音,說中興在自主研發上投入不足,但每年中興砸在研發上的真金白銀可不少。高科技產業是一個講究國際化合作的產業,而越是國際化,越講所謂的開源共享,就越容易在某個單一環節被掐住喉嚨。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包雲崗認為,目前的差距是因為中國錯過了一個時代,即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黃金時代”,但也應該看到,相比英特爾等公司幾十年的積累,我國國產“龍芯”18年的發展速度已經很快了。

“美國要禁運,我們更要理直氣壯地發展自己的芯片”,李國傑稱,“中國芯片不會永遠受制於人。”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龍芯”處理器負責人胡偉武也表示,這或許是一個國產芯片行業“轉危為機”的機會。“過去大家說,‘自己做的不如買的,買的不如租的’,但這件事情告訴我們,唯一的辦法可能就是拋棄幻想。”

應用層面成為最大掣肘

隨著近日芯片成為關注焦點,一張“當前中國核心集成電路的國產芯片占有率”的圖表在網上被廣泛傳播。圖表顯示,國產芯片在服務器MPU芯片、個人電腦MPU芯片、可編程邏輯設備FPGA/EPLD芯片等領域的中國市場占有率幾乎為零。

雖然上述數據的準確性難以考證,但也確實反映出制約我國芯片行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沒有人用”。在當日的論壇上,多位專業人士均提到中國的芯片設計能力沒有問題,最大的掣肘反而在應用層面。

李國傑表示,核心技術是用出來的,只有在用的過程中才能不斷提升。“不要等到國產芯片和外國芯片一樣好的時候再用,不會有這樣的機會。國家應該大力支持使用國產芯片,最初問題一定會很多,但堅持住、邁過一個門檻後就會實現良性循環。”

2001年,中國科學院啟動了國產芯片“龍芯”課題組,如今“龍芯”CPU已形成3個產品系列。作為“龍芯”處理器的負責人,胡偉武表示,經過18年的研發,國產芯片應該到了開始大力推廣的時候。“用了之後會發現,其實國產的也是很好用的。”

“我們應該加大自主研發的基礎電路的應用力度”,胡偉武認為,只有應用才能幫助芯片不斷發現錯誤、改正錯誤,從而實現叠代。“就好比我想要上二樓,但是沒有樓梯。別人是爬樓梯上去的,而我們沒有樓梯,但最少也得給一根繩子。”胡偉武用了一個這樣的比喻,來強調應用方面的支持對國產芯片發展的重要性。

中國計算機學會秘書長杜子德建議,為了鼓勵市場更好地培育芯片相關產業鏈,政府可以考慮對新興產業採取減稅或免稅等激勵措施,或者以政府採購的方式幫助企業成長。

推動應用也離不開生態建設。北京並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YOCSEF副主席陳健表示,支持國產應該是全生態鏈的支持,而不僅是芯片。中國的國產芯片其實速度是很快的,比如當今世界排名第一的超算——“神威太湖之光”,就使用我國自主制造的芯片,而現在欠缺的是生態環境。陳健表示,一方面,需要加大對芯片企業的投資;另一方面與芯片有密切關聯的軟件企業也需要支持。“大生態才能解決‘缺芯’的問題。”

胡偉武在會上預測,自主生態體系上,中國3年可能有小成,5年可能有中成。

人才培養必須“治本”

在當日的會議上,行業專家對於芯片人才的重要性有著高度一致的觀點——中國不缺少應用型人才,而是急需更多的基礎研究人才。

“中國在IT領域的人才培養極不平衡”,胡偉武提到,大多數人才都集中在技術應用層面,但研究算法、芯片等底層系統的人才太少。胡偉武舉例稱,中國的JAVA工程師數以百萬計,但研發JAVA虛擬機的人才可能全國只有幾十名。“全國2600多個計算機專業,本質上都在教學生如何用計算機,而不是怎麽造計算機,就如同汽車專業只培養駕駛員一樣。”

李國傑分析稱,之所以國內IT人才培養中存在“頭重腳輕”的問題,一方面是因為芯片等底層技術有較高門檻,只有頂尖院校才培養得出來;另一方面也因為國內人才培養體制機制仍存在一些問題。目前,國內高校和科研機構對計算機人才的考核大多以發表論文為主要評價標準,而芯片研究領域發論文較難,因此入選“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等培養計劃的機會也更少。此外,科研機構的芯片研發人員的薪資待遇,也與互聯網公司相差甚遠。

北京交通大學副教授李浥東表示,“在市場的‘紅旗效應’引導下,現在的計算機學生們談的最多是機器學習、大數據和雲計算,而幾乎沒人願意研究芯片。”李浥東稱,如果這樣的情況繼續發展下去,未來3-5年,計算機底層研究就會沒有人才可用。“解決這個問題,需要體系化的建設來治根、治本。”

中華網
標簽
國產芯片
家與國的夢不結束,偏偏一顆心抗拒屈服!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發表回應 登錄 | 免費註冊

GMT+8, 2024-4-26 23:25

© 2015 SSKY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