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8916|回覆: 2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

[兩岸新聞] 「為深圳流血流汗 換來半生潦倒」

[複製鏈接]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730

主題

9

好友

730

積分

執行官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1-17 23:43:24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開荒工程兵淪為拾荒者

深圳由當年的小漁村,經過30年的建設,已成為中國內地舉足輕重的中心城市。當年首批進入深圳參與特區建設的2萬名解放軍基建工程兵,為深圳的發展立下汗馬功勞,不過,30年過去了,這批工程兵中不少人卻淪為下崗工人,有人靠執拾紙皮垃圾維生。

「我們為深圳流血流汗,但現在深圳好像已經把我們遺忘了。」55歲的廖勝光在18歲那年就加入解放軍基建工程兵團,從事機械操作。1982年,隨着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一聲令下,解放軍裁軍百萬,全體工程兵首當其衝,廖勝光與2萬工程兵隨後進入深圳,參與特區建設。


駐紮荒野 無水飲捱蚊咬

廖勝光表示,工程兵到深圳後,先頭部隊駐紮在通心嶺。當時的深圳,到處是荒坡野嶺,荊棘雜草叢生,生活環境十分艱苦,碩大的蚊子隨時向人突襲。最難以忍受的是,傍着藍藍的大海,卻無水飲,打出來的井水又鹹又苦,根本無法飲用,更不用提他們工作時,還要忍受灼熱的太陽和颱風暴雨肆意踐虐。


脫離兵團 技術無處發揮

隨着大批建設工人進入深圳,一棟棟高樓拔地而起,但廖勝光卻陷入了失業。「因為由工程兵組建的建築公司來自部隊,不適應市場經濟下的競爭,公司承接不到生意瀕臨破產,於是鼓勵我們走出去自謀生路。」廖勝光表示,為了減輕兵團的負擔,在1990年代以前,先後有5000名工程兵脫離了兵團。但許多工程兵在部隊學到的技術,卻難以在深圳發揮作用,最終陷入困境。

「家裏的田地已經沒有了,現在是有家難回,比農民工還不如。」廖勝光表示,過了40歲以後就再難找到工作,為了生存,近10年來,他到處打臨時散工。沒有工作的日子,就靠拾菜葉、撿紙皮和垃圾為生。


有家難回 境况慘過民工

目前廖勝光居住在南山區松坪山由政府提供的廉租屋內,不足500呎的空間,住了一家四口,除了失業的妻子外,還有一對正在讀書的子女。由於廖勝光夫婦長期失業,他們每月只需繳交180元的屋租,「家裏的雪櫃經常是空的,根本沒有多餘的食物可以存放。」廖勝光表示,電視機也是半年前才買的,以前家中一直沒有電視看。

不過廖勝光表示,比他生活困難的戰友比比皆是,政府曾答應他們,會按照深圳市的最低生活標準補助他們,但這些承諾一直未有兌現。數千名生活陷於困境的退役工程兵,近年一直向市政府申訴,要求給予他們退役軍人的待遇,但至今沒有結果。

明報

730

主題

9

好友

730

積分

執行官

2#
發表於 2011-1-17 23:44:17 |只看該作者
裁軍百萬 工程兵首當其衝

解放軍長期以來一直是全球各國人數最多的一支軍隊,最高峰時總兵力達到610萬。文革後,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在對國際形勢作出深入觀察和研判後,決定裁軍百萬,其中主要是裁減近70萬鐵道兵和基建工程兵。


肩負重點工程 只存在16年

解放軍基本建設工程兵曾經是擔負國家重點工程和國防工程基建施工的兵種,成立於1966年8月,受國務院、中央軍委雙重領導。部隊實行經濟核算,自負盈虧,不用國防軍費,主管全國基本建設的副總理谷牧曾經兼任基建工程兵政委。到1979年底,基建工程兵總人數近50萬人。

1982年8月,中央軍委作出《關於撤銷基建工程兵的決定》。基建工程兵集體轉業到國務院各有關部門、北京市和其他省、市、自治區。基建工程兵是解放軍保留時間最短的兵種,只存在了16年。


建特區有功 深圳豎雕塑紀念

2萬工程兵隨後在1983年轉業進入深圳,成為特區建設的拓荒牛。剛剛成立不久的深圳特區,急需辦公寫字樓,基建工程兵兩個連隊不分晝夜地幹,地基打好後,幾乎3天1層的施工速度令人驚嘆。工程竣工後,時任深圳市委書記梁湘讚揚這支先遣工程兵隊伍,「這是一支能吃苦、肯打硬仗的部隊。把深圳的建設交給你們,我非常放心,深圳人民也相信你們一定會把深圳建設好的。」深圳市政府在門前為此還立起了一尊「拓荒牛」雕塑,至今仍矗立在深南大道旁。「拓荒牛」肌肉鼓脹,四蹄堅挺,埋頭奮進,「這正是基建工程兵的生動寫照!」

明報
龍就上天,蛇就落地.
做龍做蛇,自己決定.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44

好友

1萬

積分

公民

律   師

3#
發表於 2011-1-17 23:57:35 |只看該作者
呢D人的辛勞不應該被忘記!
否則以後邊個肯當兵???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發表回應 登錄 | 免費註冊

GMT+8, 2024-5-10 00:20

© 2015 SSKY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