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為紓緩人手短缺,推出「補充勞工優化計劃」,計劃下要求僱主須優先聘請本地勞工。淨康集團有限公司在處理本地招聘時,無合理理由拒聘合資格求職者,違反計劃規定,勞工處於上周四(7月31日)起拒絕處理該公司在隨後一年就優化計劃提交的輸入勞工申請,同時中止處理其已提交的申請。勞工處確認,這是優化計劃下首宗因僱主違反本地招聘規定而被行政制裁的個案,同時正就兩宗有初步證據顯示,僱主以輸入勞工取代在職本地僱員的投訴個案進行深入調查。
補充勞工優化計劃規定,僱主進行本地招聘後,必須向勞工處匯報結果。勞工處會聯繫每名不獲聘用的求職者,確定僱主不聘用的原因是否與事實相符及合理,評估僱主是否有誠意聘用本地工人。勞工處指, 跟進「淨康」在優化計劃下進行本地招聘的情況時,確定該公司無合理理由拒絕聘用一名合資格的求職者,違反本地招聘的規定,故此對其施加行政制裁。
勞工處又提醒經優化計劃申請輸入勞工的僱主,必須嚴格遵守優化計劃的規定,包括優先聘用合適的本地勞工。勞工及福利局長孫玉菡上月稱,當局發現零星投訴個案有證據顯示涉及違規,包括有初步證據顯示一宗個案涉及僱主在為期4周的本地招聘表現「不真誠」,在可以聘請本地勞工的情況下不作聘請;另有兩宗則涉及僱主聘請外勞後解僱本地員工。
議員陸頌雄回應指,認為相關行政處罰阻嚇力不足,又指事件只是冰山一角,對於計劃要求「裁員應先裁輸入勞工」,但何謂「裁員」很難準確界定,希望政府有清晰定義,又建議政府應多宣傳投訴渠道,保障本地員工權益。議員顏汶羽則認為,今次行政制裁能以儆效尤,起到一定阻嚇作用,對於屢犯者應提高罰則,施以罰款或取消輸入外勞配額的處分,以維護政策的公平性與有效性。議員劉國勳建議政府因應各行業的就業數據,動態調整申請配額,勞工處與入境處亦應加強合作,定期進行突擊和隨機檢查,以確保僱主嚴格遵守外勞政策。
根據淨康集團網站顯示,該集團提供一站式害蟲防治、深度消毒及清潔、空氣淨化服務,協助處理白蟻、螞蟻、床蝨、蟑螂和各種有害昆蟲,人員超過20年經驗。
東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