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8639|回覆: 7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

[軍情動態] 疑似解放軍網絡中心戰技術獲頒科學進步特等獎

[複製鏈接]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362

主題

7

好友

362

積分

公民

自費五毛人士:每發一帖自己獎勵自己五毛,五美分黨所痛恨的敵人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2-4-24 22:37:5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所謂的一體化指揮系統我個人確定是類似美國的網絡中心戰系統,可以整合所有的武器與軍事部門協同作戰。

159.jpg
解放軍調集8000多人研發軍用互聯網 獲國家最高科技進步獎


總參某信息化研究所科研人員奮力拼搏在軍隊信息化建設前沿紀實

趙險峰 本報記者 胡君華 特約記者 張彥中 通訊員 滕華先


引子:撩開助推轉變“特殊功臣”的神秘面紗

對於中國軍隊信息化建設發展進程來說,這些現象不同尋常:

國家召開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向來不顯山不露水的總參某信息化研究所,出人意料獲得1項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成為此次大會焦點……

去年以來,我軍加快轉變戰鬥力生成模式、提高基於信息系統的體系作戰能力,邁出前所未有步伐──

西北大漠,空軍組織多個軍區空軍部隊連續進行數場信息化條件下體系作戰對抗演習,在高效能信息系統運籌下,形成強大的打擊能力。

黃海之濱,北海艦隊牽頭,陸軍、海軍、空軍和第二炮兵部隊參加的聯合演練,海軍預警與陸空雷達融合組網,水面艦艇與空中戰機聯手抗導,潛艇導彈與岸島火器合同打擊。

與此同時,各大軍區、第二炮兵也相繼組織了以提高基於信息系統的體系作戰能力為目標的聯合作戰演練……

也許有人很難把這些現象聯系在一起,但通曉內情的軍事專家深知:正是在事關我軍信息化建設全局的一些關鍵性難題取得突破,打通了加快轉變我軍戰鬥力生成模式的“任督二脈”。

這個歷史性的轉折,就是來自總參某信息化研究所聯合軍內外數百家單位、數千科技工作者直面挑戰、刻苦攻關所取得的累累碩果。

僅“十五”以來,該所就完成了包括某一體化指揮信息系統、戰術互聯網等200多項重要成果,獲得1項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3項一等獎、8項二等獎,54項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為全軍蓬勃興起的加快轉變戰鬥力生成模式熱潮提供了有力助推。軍委首長稱贊他們是我軍科研戰線的排頭兵、信息化建設的先行者!

一體化指揮信息系統總師王建新(左一)深入部隊調研,王建新是解放軍通信事業和新中國電子工業的開創者──王諍的小兒子。王安民攝

在軍隊信息化建設最需要有人站出來時,遲疑躊躇就等於臨陣退縮。面對未來戰爭的嚴峻挑戰,我們無權說還沒準備好——


“激將法”激出一紙“軍令狀”

這是有關我軍信息化建設發展的一次重要會議,也是讓某一體化指揮信息系統項目總師、原所長王建新最為刻骨銘心的一幕。

那年北京的初春,陽光明媚。剛剛戰勝“非典”的中國老百姓笑容舒展地享受和平生活,而中國軍人的心頭卻一點也不輕松──

就在一年前,伊拉克戰爭打響,美軍呼嘯的“戰斧”導彈劃破新世紀和平寧靜的天空。基於高效能指揮信息系統的網絡中心戰,展現出全新的信息化作戰樣式──信息化戰爭從實驗室走上了人類戰爭的舞臺。

能戰方能止戰。快速發展的軍事變革,給生存與和平帶來的強烈沖擊和嚴峻挑戰,也使我軍軍事鬥爭準備任務愈加緊迫。

而此時,我軍信息化建設卻遭遇困難:全軍各部隊雖然建了不少指揮信息系統,但這些系統體制差異較大,難以互聯互通,制約了我軍信息化作戰能力提高。

為實現“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的戰略目標,拿出有效措施解決我軍信息化建設存在的現實問題,根據軍委首長指示,總部召開了作戰部隊信息化綜合集成研討會。

讓人心急如焚的是:會議已經開了兩天,眼看就要結束,談認識的多,講辦法的少,一時陷入糾結。主持會議的總部領導坐不住了,緊急召集有關人員:“這麽多問題,我們卻拿不出辦法,豈不有負重托?要不,幹脆告訴敵人,我們還沒準備好,請戰爭等一等?”

“在軍隊信息化建設最需要有人站出來時,遲疑躊躇就等於臨陣退縮。面對信息化戰爭的嚴峻挑戰,我們無權說還沒準備好!”

聽了總部領導這番半是批評半是“激將”的話,時任所長王建新熱血直沖腦門:“首長,我建議盡快立項研制某一體化指揮信息系統。”

王建新的建議當然不是一時心血來潮。當世界軍事變革大潮湧動之時,他就帶領科研人員實時跟蹤,深入研究,尋找對策,看到的一幕幕場景深深刺痛了他──

參加全軍性的演習,現場指揮的總部首長面前擺放著各軍兵種不同體制的十幾種指揮終端。部隊演習,野戰指揮所兩臺指揮車近在咫尺卻不能聯通,參謀人員只能冒著瓢潑大雨站在車門外,打著雨傘互相喊話傳遞信息。

信息化的魂是“網聚能力”。 “村村點火、戶戶冒煙”,又怎能攥指成拳?

作為研究所,要勇當信息化建設的開路先鋒。迎著時代挑戰,王建新和他的團隊早已展開了某一體化指揮信息系統的預研,開發了相關軟件,甚至在個別演習中試用過。

從那天起,留給他們的時間只有40天。

軍中無戲言。王建新帶領全所人員不分晝夜拼搏,依托已有的共用軟件,加載臨時改造的軍兵種指揮信息軟件,以最快的速度搭建一個簡易的模擬系統,如期為軍委、總部領導和全軍高級指揮員連續作了3場演示。

首場演示結束,現場沈寂了。片刻之後,總部首長緩緩站起來:“這正是未來一體化指揮信息系統的雛形,方向正確,思路可行!”

就此,研制某一體化指揮信息系統正式立項。王建新代表全所科研人員立下“軍令狀”:按時間節點,如期完成研制任務!

總參某信息化研究所黨委專門制訂領軍人才培養專項計劃和院士後備人選培養長遠規劃,以大項課題研究、急重項目攻關為牽引,促進領軍人物快速成長。圖為戴浩院士(左三)、於全院士(右二)、王建新研究員(左二)、尹浩研究員(左一)、高阜鄉研究員(右四)、曹江高級工程師(右一)等科研領軍人物走出會場。

如此,才有了開頭的一幕: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王建新作為項目總師和代表,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親切接見。

吸取“兩彈一星”成功經驗,開展軍內外科研協作,充分調動各方力量和資源辦大事,打一場信息化建設大會戰——


走中國特色之路創造後發奇跡

軍令如山!

那年,該研究所科研人員充分掂量到這4個字的千鈞分量。

新年鐘聲剛剛敲過,兩份紅頭文件便急如星火同時下達:一項是由該研究所主持研制某一體化指揮信息系統;另一項同樣是由他們主持某重要科研項目攻關。

兩大工程,每一項都關系打贏信息化戰爭大局,都是重大創新工程。單獨完成一項決非易事,何況兩大工程集於一身。這讓全所上下既感到光榮,又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

然而,義不容辭,責無旁貸。只能奮勇前行,沒有後路可退。所黨委科學調配力量,分兵把口。時任所長王建新擔任某一體化指揮信息系統總師,副所長尹浩擔任另一個信息系統總師。

決心難下,路更難走。當科研大幕真正拉開,全身心投入攻關時,他們才發現面臨挑戰之復雜艱巨,難以言表。以研制某一體化指揮信息系統為例,當時全軍各軍兵種已經建成各類指揮信息系統有數百種,相關軟件更是成千上萬。

總參某信息化研究所牽頭的每個重大項目,都是軍地通力協作、聯合攻堅克難的成果,每個巨型信息系統成功研發的背後,都挺立著一個跨部門、跨專業、跨領域的攻關團隊。圖為戴浩院士向地方參研單位負責人介紹系統建設情況。

過去,他們曾嘗試幫一個陸軍師搞信息系統綜合集成,集中精兵強將苦幹了半年時間才成形。照此速度,一體化指揮信息系統要拖到猴年馬月才能建成?

國外經驗表明,研制大型信息系統具有高投入、高風險和低成功率的特點,建設成本和周期往往會大幅度超出預計。

如何擺脫這一魔咒?如何從這團亂麻中理清思路,找到科學高效的創新之路?所黨委在深入調研、廣泛聽取各方意見的基礎上決定,完成這項重大信息化工程,不能照搬國外經驗,必須闖出一條中國特色大型信息系統研制開發之路。

──綜合信息集成。充分利用部隊信息化建設已有成果,不搞另起爐竈、推倒重來,通過統一技術標準和研制共用軟件進行綜合集成。

他們對全軍已有的各種指揮信息系統進行技術調研,構建數千種軟件模型反復進行技術測試,撰寫出850多萬字論證報告,將全軍成千上萬種軟件整合成3大類1700余個軟件構件,集成改造成一個個典型指揮所信息系統,實現跨軍種、跨業務、跨領域的綜合集成。

──軍民科研融合。吸取“兩彈一星”成功經驗,開展軍內外科研大協作,集中力量辦大事。

在總部統一領導和大力支持下,他們聯合軍內外300多家科研單位、8000多名科研人員組成一體化指揮信息系統攻關團隊開展聯合攻關。

為充分調動發揮各方科研積極性,他們提出“系統大家建、基礎統一建、應用各自建”科研協作思路,註重依靠團隊智慧破解科研難題。

總參某信息化研究所科研人員根據專業分工、任務需要,心無旁騖地投身不同的課題研究,從不為排名而攀比,不為評獎而分心。圖為潛心研究儀器儀表專業的科研人員在檢驗儀器測試精度。這項工作與科技獎項無緣,卻是裝備研制工作中至關重要的一環。

──創新攻關模式。創新科研編組和研發模式,組織軍事專家組、技術專家組、試驗部隊3支隊伍同時進場參與科研。

軍事專家提需求,技術專家搞攻關,試驗部隊來驗證,發現問題隨時改進,邊研邊改,在科研成果的初樣、正樣、定型3個階段都是如此。

思路一變天地寬。一項項成果如期問世,一個個大獎相繼捧回。實踐充分證明,立足我軍信息化建設實際闖出的這一獨特研發之路,對於最大限度縮短科研周期、提高科研效益,創造後發奇跡發揮了重要作用。

搞科研像打仗一樣需要不怕艱難險阻、一往無前的突擊隊,我們就是要用這種精神為部隊信息化建設殺出一條血路——


堅守精神高地才能攀登科技高峰

當年全所召開的那場讓人熱血沸騰的科研動員大會,許多發言大家都記不得了,唯有時任所長王建新說的一句話至今還回響在大家耳旁:

“搞科研像打仗一樣需要不怕艱難險阻、一往無前的突擊隊,我們就是要用這種精神為部隊信息化建設殺出一條血路來!”

永遠磨滅不了的記憶,是因為它深深紮在心田──

那一年,某一體化指揮信息系統完成初樣研制,迎來第一次大考:總部組織聯試演練。前期一切順利,就在大家暗自歡欣之時,核心服務器數據庫系統突然無法啟動。

數九寒天,演練場外滴水成冰,室內緊張程度卻達到沸點。參演的一些指揮員和參謀人員都急紅了眼,負責故障排查的科研人員更是滿頭大汗,焦急萬分。

故障雖然排除了,但演練卻中斷了半小時。

“如果這一幕發生在戰時,將產生怎樣可怕的後果!” 盡管總參首長鼓勵大家放下包袱、輕裝上陣,但王建新和科研人員都知道,這樣的系統決不能上戰場!

為此,他們對自己下起了“狠手”:所有系統必須達到可靠性指標、所有數據必須存有備份、所有環節必須制訂應急預案,對系統進行全過程全要素檢驗。

那段日子,每次測試都是全員全程參與,數以千計的軟件每測試一個周期,就要連軸轉上7天7夜。大家餓了啃方便面,渴了喝礦泉水,困了就在椅子上躺一會。

讓人難忘的還有老專家羅強一博士星夜排險。那是一次某信息系統聯試即將開始時,突然發現某集團軍指揮信息系統有故障。如不及時排除故障,聯試就要延期,保障聯試的近萬名官兵和眾多裝備就要重新集結部署,部隊領導和相關人員急得團團轉。

淩晨3時,正在導演部忙碌的羅強一得知情況後,顧不得向導演部申請車輛,沖到漆黑的街道上攔了一輛出租車,直奔200多公裏外的指揮所,一直工作到上午9時,解決問題後又馬不停蹄地趕回導演部,繼續參加聯試演練。

事後,演練場一位領導深有感觸地說:“這個研究所科研人員之所以能在科研關鍵時刻沖得上、頂得住、攻得下,關鍵是有為我軍信息化建設一往無前、無私奉獻的精神支柱。”

堅守精神高地,方能攀登科學高峰。王建新的父親是我軍通信事業的開創者──王諍。他把父親戰爭年代那種精神繼承下來,搞起科研不要命,被大家稱為“王鐵人”。

戰術互聯網總師於全,某信息系統副總師羅強一等所裏眾多科研骨幹,都有國外留學經歷,但他們不為國外優厚物質待遇誘惑,堅持回國幹事業。

正是這種精神激勵大家,像戰爭年代的突擊隊那樣,不怕犧牲,不怕疲勞,奮勇突破──

某一體化指揮信息系統副總師曹江,為攻克難點連續奮戰幾晝夜不休息,竟累得深夜回家途中靠著大樹睡著了,直到被大雨澆醒。

青年科技工作者何誌東,為使指揮信息系統適應高原作戰需要,七上雪域高原,克服嚴重高原反應,采集有關數據,調試安裝系統,以優質工程通過上級組織的系統驗收。

某中心主任唐宏,為盡早完成邊防指揮信息系統研制,和戰友們白天黑夜連軸轉,一幹就是40多天,心臟病發作暈倒在攻關現場。醫生要求他住院治療,他卻拿著口服藥回到所裏,又繼續加班,直到任務完成。

某信息系統副總師陳強,孩子出生10天,就趕赴外地參加科研工作。幾年間,他東征西戰極少回家,系統從初樣、正樣到定型,取得成果了,孩子也長大了……

核心技術買不來,買來也存在隱患;單純模仿走不遠,照貓畫虎只能產生短期效益;依靠引進靠不住,依賴於人必然受制於人


把自主創新作為信息化建設基點

幾年前,當幾大信息化科研項目陸續展開時,一個必須回答的問題擺在了眼前:科研工作的基點在哪兒?

一場爭論,首先圍繞如何構建信息系統核心部分──“軟件構件”爆發了。為減少研發難度,避免研發風險,有人搬出某發達國家構件標準,並主張照此編寫。

某中心主任劉東紅堅決反對:“核心軟件技術,事關我軍信息化建設根基問題,必須自主創新。現在‘照貓畫虎’占點小便宜,將來在戰場上就會吃大虧。”

爭論出真知。劉東紅終於說服相關協作單位采用自主創新方案,雖然要多花出幾倍的力氣,但它的安全可靠對戰場至關重要。

這場爭論,引起了所黨委的高度關註:近些年,圍繞重大科研課題,科研人員收集整理了不少國外技術資料,怎樣使用?是照搬照抄,還是有選擇地消化吸收?

安全防護系統是某一體化指揮信息系統的“生命線”,也是對自主創新要求最高的部分。年輕的總師楊林帶領他的科研團隊,獨辟蹊徑研制安全防護系統。沒想到,一次演練,一種新型病毒就導致指揮系統全線癱瘓。

自認為安全可靠、萬無一失的防護體系卻被攻破了。面對殘酷的現實,楊林他們認識到,沒有自主創新的科研成果,一旦走上戰場,很有可能出現“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受到“刺激”的楊林他們,隨後通過完全的自主創新,打造出“縱深安全防線”,並在總部組織的高強度網絡攻防演練中,經受住了考驗。

細節決定成敗。科研攻關來不得半點馬虎,軍事裝備研制質量事關未來戰爭勝敗,必須確保萬無一失。圖為科研人員仔細檢查一塊電路板。

深刻的教訓,讓所黨委定下決心:核心技術買不來,買來也存在隱患;單純模仿走不遠,產生的也只是短期效益而不是超越能力;依靠引進靠不住,依賴於人必然受制於人。必須把保障打贏的戰略基點放在自主創新上!

眼光到達的地方,腳步才能到達。這一年,某信息系統研制初期,由於電磁信息運算復雜,造成態勢圖與戰場實際狀況不同步。

如果這個難點不突破,可能導致戰時指揮做出錯誤判斷和決策。為突破這個難點,總師組17名成員擠在實驗室,連續3天3夜攻關,試驗數百次,但始終沒有解決。

就在大家一籌莫展的時候,一直在沈思的副總師曹江突然站起來提出:“我們換個思路,不用傳統算法,改用新的算法。”大家眼前一亮。沿著這個思路,他們不僅一下解決了難題,還開創我軍信息系統研發的新思路。

令人更加欣喜的是,由於堅持把科研基點放在自主創新上,幾年來,這個研究所通過完成重大科研項目,催生出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成果。

僅某一體化指揮信息系統一個項目產生的創新成果,就獲得1項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22項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為打贏未來戰爭鑄就一把把利劍。

信息系統研制不是“交鑰匙”工程,不能一勞永逸,必須緊跟軍事需求變化不斷提高,實現“一年一版本、三年一升級”——


為戰鬥力服務是軍事科研永恒使命

在這個所科研工作歷史上,這或許是一個絕無僅有的特例──去年11月底,某中心主任劉東紅突然向總參作戰部領導提出申請:請讓我到戰備值班室值班!

原來,兩天前劉東紅獲悉,戰備值班某些應用程序操作起來不太方便,但問題用戶又說不清。因此,劉東紅申請了這次特殊值班。經批準,她走進了值班室,弄清了軟件設計的問題,帶領科研人員進行了改進。

軍事科研就該為戰鬥力服務!劉東紅的做法贏得了總部領導的贊許,但熟悉這個所的人都知道,這種事在該研究所比比皆是。

近年來,這個所研制的一些信息系統,相繼通過定型鑒定,配發部隊。

但他們並沒有把這當成“交鑰匙”工程,而是緊跟軍事鬥爭需求變化和技術進步,按照“一年一版本、三年一升級”的思路,滾動改進完善成果,使信息系統的改進跟上了軍事變革的步伐。

這一年,在推廣某一體化指揮信息系統應用中,業務室主任劉東波發現,系統關於炮兵火力打擊情況的標繪過於簡單,不能精確顯示集群火力打擊範圍及相關影響,用於實戰可能產生偏差。

然而,承研單位卻感到,因缺乏相關數據和模型支持,一時很難改進。“為戰鬥力服務是科研的永恒使命,困難再大也要解決。”劉東波和戰友們迎難而上,深入一線采集數據,反復研究演算,成功設計出立體、動態、多層炮兵集群火力打擊模型,將問題徹底解決。

據統計,僅某戰區一個方向,這個所的科研人員就在推廣應用中,發現並解決275個大小問題,確保某一體化信息指揮系統安全運行。

這則新聞報道為今日(4月24日)《解放軍報》頭版頭條。

某中心副主任向東蕾在下部隊推廣應用戰術互聯網時,發現一個奇怪現象:裝備在實驗室性能良好,可在演練應用時,性能卻時常打折扣,反復分析也找不到“病根”。

向東蕾就下到通信連隊,與戰士一起生活、一起訓練,終於將謎底揭開:有的戰士為了搞好新裝備維護保養,經常在擦完槍之後,順手用槍油把某新型電臺天線也擦一擦。而槍油具有絕緣作用,塗油的天線電阻增大,性能自然減弱。

此後,在推廣應用戰術互聯網的幾年時間裏,向東蕾下部隊20多次,最長時間達到3個月,先後發現16個方面近百個問題,並通過及時改進,使這一科研成果快速顯威練兵場。

科研工作只有與作戰需求對接,才有生命力。在這個研究所,每名科研人員都把來自部隊的呼聲,視為推動科研發展的動力,對他們反映的每一條意見,再小也不忽略。

一次,某戰區通信部門領導來京辦事,隨口談起某一體化指揮信息系統在顯示戰場態勢時,要在同一屏幕既能顯示宏觀戰局,又能顯示局部具體情況就更好用了。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在場的某中心領導敏銳地感到,這個建議,對提升系統服務功能很有價值。隨即,他們指派室主任初寧深入部隊專題調研,結果發現:部隊的需求涉及眾多復雜技術問題。

“只要作戰指揮需要,再難也要改。”初寧放下手頭科研任務,組織地方兩個研究所科研人員,連續幹了大半年,終於攻克難關。

年終,這個戰區首長機關應用新的態勢顯示系統,成功組織部隊跨區機動演習。為此,他們專門給總部寫來感謝信。

誰搶先占領新的科技制高點,誰就在未來戰爭中多一分勝算;誰能夠洞察未來發展方向,誰就在明天的博弈中擁有更多籌碼。


追趕世界軍事變革潮頭,我們依然在路上

莊嚴隆重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當晚,在總參某信息化研究所院內出現的一幕情景,讓很多人頗為詫異:

白天剛剛從國家領導人手中接過獲獎證書的功臣們,晚上又面容平靜、步履匆匆地走進科研大樓,打開微機,開展科技攻關活動。

盡管這一天,大家都很高興,但卻沒有人們想象的那種狂歡慶祝、舉杯高歌……

幾年來,面對累累碩果,該研究所每名官兵始終保持著一種異乎尋常的冷靜:“我們的成果與世界軍事變革發展相比,依然行走在追趕的路上。既不能有一絲一毫的滿足,更不能有一絲一毫的懈怠!”

言為心聲。幾項重要科研成果定型之後,一項被科研中心主任們稱為“過堂”的活動,隨即在全所展開:

根據黨委要求,十幾個中心主任輪流上臺,比照世界軍事發展進行陳述,問題找不準、思路理不清,誰也不能“下臺”。

一體化指揮信息系統攻關階段,總參某信息化研究所采用錢學森同誌倡導的“綜合集成研討廳”模式,經常把不同專業背景的專家召集起來,開展思想碰撞,依靠團隊智慧攻克技術壁壘,實現創新突破。圖為陸海空三軍技術專家討論技術集成方案。

某中心主任唐宏,著眼世界新技術革命,一下提出18個研究課題。沒想到,在隨後幾次“過堂”中都沒過關,原因是:有的課題太過前沿,有的課題太偏,有的課題太大,有的課題缺乏可操作性……這讓唐宏難以“下臺”。

理思路,找抓手,謀長遠。所領導幫他條分縷析梳理,他最後把攻關課題聚焦到物聯網、邊海防信息化建設等6個方向上。

如今,這6個研究方向都有重大突破。其中,物聯網方向申報3個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子課題,邊海防信息化建設也已經立項研究。

正是這一場場特殊的“過堂”,為他們大步前進註入了永恒的動力,以至於往往不等手頭的科研任務塵埃落定,一些重點科研方向已悄然展開,奮力搶占新的制高點──

就在某中心捧回幾十個重大獎項時,一個猶如“魔術師”工作室的新技術實驗室,率先在全軍創建,可能應用於未來的一項項神奇的新技術實驗,在這裏悄然展開。

與此同時,該所還聯合國內11家科研機構,對34種自主信息產品開展集成實驗。這些含苞待放的科研成果,正在成為迎接未來挑戰的新型手段。

他們沒有留戀身後的美景。他們會走得更遠、更遠!

1萬

主題

44

好友

1萬

積分

公民

律   師

2#
發表於 2012-4-24 22:47:27 |只看該作者
中國量子通信技術走在世界前沿,加上這個一體化系統,戰鬥通訊與指揮能力將會今非昔比。
戰爭期間,確保國家內網不被入侵是非常重要的。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64

主題

17

好友

64

積分

居民

3#
發表於 2012-4-25 02:24:19 |只看該作者
建成全球最大網game係統之一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242

主題

6

好友

242

積分

公民

4#
發表於 2012-4-25 16:47:06 |只看該作者
孤寂如雲 發表於 2012-4-24 22:47
中國量子通信技術走在世界前沿,加上這個一體化系統,戰鬥通訊與指揮能力將會今非昔比。
戰爭期間,確保國 ...

小小的菲律宾都对付不了,再先进都没用。怀念毛主席时代的军队作风和战斗力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242

主題

6

好友

242

積分

公民

5#
發表於 2012-4-25 16:47:48 |只看該作者
bluemoon 發表於 2012-4-25 02:24
建成全球最大網game係統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实质是全球最大的局域网。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44

好友

1萬

積分

公民

律   師

6#
發表於 2012-4-25 22:34:34 |只看該作者
五毛党 發表於 2012-4-25 16:47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实质是全球最大的局域网。

說對了一半。戰爭期間,美國的網絡也是世界最大局域網之一。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64

主題

17

好友

64

積分

居民

7#
發表於 2012-4-25 23:09:56 |只看該作者
五毛党 發表於 2012-4-25 16:47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实质是全球最大的局域网。

非常同意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發表回應 登錄 | 免費註冊

GMT+8, 2024-5-4 15:34

© 2015 SSKY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