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76|回覆: 0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

[國際時評] 美放縱安倍后患無窮 解放軍倒逼美下決心

[複製鏈接]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1萬

主題

44

好友

1萬

積分

公民

律   師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3-11-25 22:00:0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安倍2013年2月訪美受冷待,安倍精心准備的美國之行可謂乘興而去敗興而歸.jpg.jpg
安倍2013年2月訪美受冷待,安倍精心准備的美國之行可謂乘興而去敗興而歸(圖片來源:多維新聞)


中國國防部11月23日宣布設立東海防空識别區,由于中日兩國防空識别區存在大面積重合,兩國戰機摩擦生事的可能性大增。面對這樣的局面,美國的高調回應顯得既心虛又慌神,可這樣的現狀正是放縱安倍的后果。中國的決定無非是促使美國重審其亞太政策:如果要在地緣政治博弈中依靠日本,美國只會泥足深陷,甚至要面對無謂的軍事冲突。在釣魚島問題上,美國不能繼續取巧,而要對历史有所擔当,更不能夠用過時的軍事聯盟思維來衡量現實的挑戰;必须更嚴厲地約束頻頻挑釁中國的安倍晉三,警告日本必须在釣魚島問題上謹言慎行,否則將不得不按照中國的節奏從事。

對于中國23日宣布設立東海防空識别區的決定,美國及日本作出了強烈回應,美國國務院、國防部隨即表示“嚴重关切”,指責中國改變現狀的行為危及該地區穩定,這种單方面的行動增加了誤解和錯判的風險。美國國務院“奉勸中國保持謹慎和克制”,國防部則聲明東海識别區不會改變美軍在該地區的行動,同時重申日美安保條約適用于釣魚島海域。跟在美國后面的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Shinzo Abe),他于25日在日本參院稱,解放軍划設識别區將有“招致不測事態的危險”,要求中方撤銷划設決定。安保還強調,日本將與美國政府“緊密合作”,并與國際社會一起要求中國實行自制。

這樣反應有些搞笑,美國人似乎比日本人更心焦,而這也剛好說明了一個問題:美國人一直擔心這兩個最大的債主真的打起來,而且其中有一個還是自己的軍事同盟,卻又放縱安倍忘乎所以,沒料到中國的一個猛招讓美國发現自己被日本套牢,現在才慌神心虛。中國的行為并不如美日所說蓄意破壞地區穩定,更談不上單方面改變現狀,而是要給美國提個醒,使其重新審視亞太的政策:如果要在東北亞地緣政治勢力博弈中依靠日本,美國只會泥足深陷,甚至要面對無謂的軍事衝突。

美國当然害怕冲突的,而現在的局面則是放縱安倍右轉釀成的苦果。今年11月中旬,安倍終于完成了對東盟全部10個成員國的訪問。而安倍旋風式地訪問東盟,一手拿著日本的“積極和平主義”,另一手搞的則是金元外交。而所謂的“積極和平主義”,如其在年初訪問印尼等國時所說,是要行使集體自衛權并構想建立“國防軍”,以此適應亞太地區安保環境新變化,應對中國軍事增強的現狀。安倍当時稱:“修改日本現行憲法并保有一定數量的國防軍,這有利于亞洲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安倍在東南亞傳達的信號,他的安全顧問北岡伸一闡述得很清楚,那就是“日本應該改變對憲法的解讀,不僅允許自衛隊保衛盟國美國,還允許保衛那些與日本利益息息相关的國家”。而在南海爭端未平的語境下,這話說穿了就是要幫著東南亞對抗中國。

但安倍似乎搞不定東南亞,東盟國家對他的“價值觀外交”也缺乏認同。東南亞的分析人士指出,“價值觀外交”不過是政治工具,中日兩國的投資對東南亞都至关重要,兩國在經濟領域的競爭或許能使東南亞國家获益,但在政治領域,東南亞國家尚且不願因中美兩國而站隊,安倍的“離間計”又如何能得逞呢。

但這樣的動向卻傳遞了危險的信號,即目前日本國內已經出現一种“逐漸地、實質性地向右轉”的趨勢。如果安倍在東南亞的行為更多的是一种戰略,那么在以釣魚島為中心的東海爭端中,日本在外交和軍事戰略方面正在采取比二戰結束以來任何時候都更具有對抗性的政策。

自2012年秋釣魚島爭端升溫以來,“防空識别區”一直是日本媒體嘴里頻頻炒作的一個熱門詞汇。就在上月底,多批中國軍機飛越第一島鏈,前往西太平洋訓練。日本航空自衛隊以解放軍飛機可能進入本國所謂“防空識别區”為由,派軍機實施近距離跟蹤拍照。而就在11月23日,中國國防部聲明設立東海防空識别區,作為對日本防空識别區的回擊。由于兩國防空識别區存在大面積的重合,解放軍戰機與日軍機接觸、摩擦的機會將會大增,一旦发生不測,其后果遠非參拜靖國神社這种象征性的行為所能比擬。

自中日摩擦升溫后,美國官方的態度一直是要求雙方保持最大程度的克制,一方面利用安倍來鉗制、攪擾中國,鼓勵日本在美國的亞太戰略中承擔更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又不希望安倍過于激怒中國,在某种程度上對其有所限制,今年安倍拜鬼未果便是最好的例證。總體而言,美國是想要在這兩方面之間玩一种平衡游戲,強調釣魚島屬于日美安保條約范疇既是警告中國不要“單方面改變現狀”,同時又警告安倍不要惹事生非,將美國拖入中日爭端的渾水中。

但安倍的確希望將美國拖下水。有分析認為,安倍希望日本在對抗中國的過程中挑大梁,但他知道日本的侵略史使其不可能成為亞洲國家的領袖,他屢次挑釁中國無非是要吸引美國注意,讓奧巴馬“真正”把戰略重心轉到亞洲。而美國尽管希望對安倍有所約束,但又深怕掐得太死讓中國“得寸進尺”,正是這樣的“邊緣政策”讓安倍有了肆意妄為的空間。而一旦安倍的對抗行為釀成釁端,則不僅僅是中日兩國的災難,也是美國的災難。

追本溯源,釣魚島問題是美國在戰后違背同盟國對戰后的安排,背著中國將屬于中國的固有領土私相授受給日本造成的。在這個問題上,美國不能夠繼續取巧,而要對历史有所擔当,更不能夠用過時的軍事聯盟思維來衡量現實的挑戰。中國無法接受美國在二戰成果方面任意取舍,更無法接受美國忽視中國人在二戰中所付出的代價。冷戰的格局并不只是苏聯的責任,美國的責任也是同樣的,將冷戰的貽害留給中國人是妄想的。

在東北亞,美國應意識到日本并不是值得信任的伙伴,正如以色列并不是在中東值得信任的伙伴。以色列不斷渲染伊朗的威脅,正如日本不斷鼓吹中國的威脅,都是些“唯恐天下不亂”的政客和右翼思維引起。如果美國愚蠢到看不見,那就要自食其果。有鑒于此,對嚴重复活軍國主義、妄圖改變二戰后安排、威脅亞太和平安全的安倍,美國的決策者們應該像当年對待陳水扁的“公投”那樣來約束安倍。

既然美國的底线是不被日本拉下水,那么美國必须如實告訴安倍,美國并沒有與中國開戰的准備,要警告日本不要頭腦发熱任著自己性子胡來。美國更應該讓安倍清楚,日本必须在釣魚島問題上把握火候,不要與中國闹得過火,否則,到最后日本將不得不按照中國的節奏處理釣魚島問題。美國千万不要對日本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一廂情願地認為給日本划定的底线十拿九穩。

在今年日本戰敗紀念日前,白宮國安會(NSC)前亞洲事務主任格林(Michael Green)公開為安倍祭拜靖國神社撑腰,稱國際社會“在任何情況下批評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都是錯誤”。格林的觀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國政府的觀點,而在安倍上台后日本軍國主義沉渣泛起的情況下,如果美國在靖國神社等有关二戰罪行的問題上仍然無動于衷,則結果只能是養癰成患,無異于玩火燒身。

多維新聞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發表回應 登錄 | 免費註冊

GMT+8, 2024-6-13 02:07

© 2015 SSKYN

回頂部